“七下八上”來了!“七下八上”究竟是啥?
7月16日,我國正式進入“七下八上”(7月16日至8月15日)防汛關鍵期,據水利部預測,今年的“七下八上”暴雨洪水等極端突發事件或將趨多、趨廣、趨頻、趨強,致災影響不容小覷。
不是“七上八下”而是“七下八上”,是的,你沒看錯!
氣象上,“七下八上”一般是指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我國華北、東北地區降水最為集中的一段時間,它還有個學名叫“華北雨季”。
按照雨季防汛標準,有時候“七下八上”的“在崗”時間也可以延伸為7月中旬后半段到8月中旬后半段,大約一個月。
“七下八上”的成因是什么?從古說起:從水利史看“七下八上”成因
“七下八上”短短一個月左右,北方地區降雨量會占到一年雨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北方對于暴雨的承載能力比南方稍弱,所以這一時期尤其需要做好防災減災救災準備。
1928年成書的《順直河道改善建議案》重申了北方地區“七下八上”時段,認為“風到雨來”集中降雨的現象,正是南來的暖濕氣流與太行山前冷空氣交互碰撞的結果,而植樹造林、水土保持只能吸收雨量、保持水土、減緩水勢,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大的水災。
圖為《順直河道改善建議案》。
會帶來哪些危害?極端天氣:在“七下八上”期間愈加多發頻發
從日降水量突破同期歷史極值站點數可以看出,近年來,在“七下八上”期間,突破歷史極值的站點數大幅增加,極端天氣多發頻發態勢愈加明顯。
多種災害:這些災害風險你該注意
來源: 河南省科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