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面對常見的心律失常、高發的慢性心衰等心血管疾病,醫學界常常應用西藥和手術治療,可在中西醫結合、中西醫并重的當下,中醫藥對上述疾病的防治是否也存在顯著效果呢?在“同心通絡 健康中國行”——2024年中原絡病學術會議召開期間,就上述疑問,大河網專訪了相關權威專家。
射頻消融后依舊心律失常? 中西醫結合治療造福音
提到房顫,很多人會認為這是老年人的事。但事實上,每個人一生中有1/4的概率會發生房顫。
“房顫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心律失常。”據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國舉教授介紹,正常的心臟跳動一般心率在60-100次/分,房顫時心房頻率達到了350-600次/分,“這時候心房處于一種顫動狀態,沒有收縮功能,心臟的血液會移到心房,尤其是左心耳位置,非常容易出現長血栓,而血栓脫落后隨血液流動會引起一個非常常見的并發癥——腦梗塞。”
房顫不僅會引起腦梗塞,部分房顫患者甚至會出現心源性猝死,也因此,房顫成為心血管醫生需要認真對待的一個常見心血管問題。那么,房顫該如何治療?射頻消融術后空白期如何應對可能存在的心律失常?
孫國舉教授解釋道,房顫的治療主要包括經常應用的藥物治療,如心律平等常用西藥,以及射頻消融手術。但房顫消融術后,受炎癥及心房自主神經影響等因素,患者會出現心律失常情況,所以房顫消融術后大概3個月內,通常會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但如此一來,患者心理負擔就會加重:是沒做成功還是復發了……如何消除此類情況,緩解患者心中疑問?其實早在2023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上就發布了由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黃鶴教授牽頭的參松養心對射頻消融房顫患者預后920例臨床研究。該項研究結果顯示,房顫消融術后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服參松養心膠囊可顯著降低持續性房顫1年內復發率7.9%、降低復發風險40.4%。
對于此項研究結果,孫國舉教授稱其在業界引起了很大震動,“是心律失常,尤其是射頻消融術后一個里程碑式的研究。”他表示,臨床開展射頻消融術最擔心的是患者復發問題,而該項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射頻消融術后口服參松養心,可使復發風險降低40%左右。
“近年來,循證證據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律失常,具有非常好的效果。黃鶴教授牽頭的這項研究的發布,對射頻消融房顫患者來講是一個福音,同時也給臨床工作者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治療手段。”孫國舉教授說道。
中醫藥用于心衰治療,為患者提供另一種可能
“心康”才能“體安”,可如果心臟跳不動了呢?
據統計,我國心衰患者人群已超過千萬,且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各類慢性病發病率上升等因素,心衰的患病率和發病率也在明顯增加。到底何謂心衰?慢性心衰又會有哪些危害?中醫藥是否能起到治療作用呢?在2024年中原絡病學術會議舉辦期間,南陽市中心醫院高建步教授就上述問題進行了解答。
據他介紹,慢性心衰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簡稱,是指心衰持續3個月以上且不能被治愈,最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乏力、水腫等,容易引發肺部感染、肺栓塞、心源性肝硬化、惡性心律失常等。而目前心衰的治療手段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藥物治療包括西藥治療和中藥治療;手術治療就是介入治療、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心臟移植等。
“中西醫結合治療在心衰的治療中非常重要。”高建步教授稱,西醫在治療心衰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患者用了西藥后癥狀緩解不明顯,又或者出現了副作用,而中西醫結合治療就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癥狀,減少副作用,起到增效減毒的作用。
而談及2023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重磅發布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心衰復合終點事件的評估研究,引起國際醫學界廣泛關注一事,高建步教授表示,“既往覺得中藥治療缺乏循證醫學證據,歐美等西方國家很難接受中藥治療。這項研究的公布,說明中藥在治療心衰方面已經有非常重要的循證醫學證據,對于下一步心衰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提供了非常好的依據,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他看來,通過心衰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將明顯降低心衰患者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來源: 河南省科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