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進 武漢協和醫院

審核:彭 靖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主任醫師

陰莖“骨折”,即陰莖白膜破裂,是男性泌尿外科急癥中一種比較少見但結果嚴重的組織損傷。其往往發生在性生活過程中,由于可能會影響男性日后的勃起,故患者需要及時至醫院進行診治,避免延誤就醫的最佳時機。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陰莖為什么會“骨折”

正常男性的陰莖是靠2條類似于充氣棒的海綿體維持勃起的,它的表面是一層堅韌的白膜,在陰莖勃起時白膜就會支撐起來,摸上去像軟骨一樣,等到陰莖充血消失后就會自然疲軟。

當陰莖處于疲軟狀態時,白膜厚度約為2 mm,并不容易受傷或“骨折”;但當陰莖處于勃起狀態時,由于海綿體腔隙大量充血,陰莖由此增粗、變硬,白膜也隨之增大變薄(厚度在0.25~0.50 mm)、彈性減弱、脆性增加。此時,如果陰莖突然受到強烈的外力作用,就很容易導致海綿體損傷或白膜發生破裂,進而引起陰莖或其他相鄰部位充血、腫脹等,癥狀類似骨折。

能引起陰莖“骨折”的常見外力有暴力性生活、性生活姿勢不當、自慰用力過猛和特殊器材自慰等。有研究表明,陰莖“骨折”患者中有43%~55%是由不當的性生活導致的,8%~24%是由自慰導致的。偶有患者是因為陰莖勃起時碰撞硬物、墜床或摔倒而導致的[1]。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陰莖“骨折”的臨床表現與診斷

當陰莖發生“骨折”時,患者除了感到突發的劇痛外,還可能會聽到脆響聲,具體的臨床表現主要有:

1.疼痛

患者常有撕裂感,受傷處局部劇烈疼痛,有時可放射至尿道外口。

2.局部血腫

由于陰莖“骨折”的程度有輕有重,故有的血腫僅局限于陰莖,表現為茄子征(腫脹、青紫);而有的血腫會出現在除陰莖外的其他部位,如會陰、陰囊,甚至出現下腹壁腫脹、瘀斑和蝶形血腫(蝴蝶征)。觸診時醫生常可發現陰莖皮下有一明確、固定的孤立包塊,即白膜破裂口處。

3.彎曲畸形

腫脹的陰莖體往往會偏向健側,但也有向下垂彎的情況,呈畸形狀,猶如魚鉤一樣。

4.血尿或排尿困難

如果白膜破裂伴尿道損傷,患者就會出現尿道損傷的一些癥狀,如血尿或排尿困難等。

三、陰莖“骨折”的診斷

臨床上,醫生往往需要通過影像學檢查對陰莖“骨折”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確認,以便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彩色多普勒超聲

彩色多普勒超聲屬于無創檢查,費用低廉、簡便易行,不僅可以發現海綿體破裂口,觀察陰莖白膜破裂的范圍,還可以檢測海綿體內的血流,是確診陰莖“骨折”的首選方法。但當陰莖白膜破裂口較小,B型超聲可能不容易發現時,還需要借助磁共振成像或陰莖海綿體造影做出診斷。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可以精確顯示白膜破裂的位置和范圍,鑒別白膜破裂與陰莖背深動脈或靜脈破裂所造成的陰莖血腫,是診斷陰莖白膜破裂的可靠方法,但費用較高,很難在臨床中廣泛使用。因此,其目前僅用于明確臨床高度懷疑而B型超聲不能確診和無明顯癥狀的白膜破裂及海綿體損傷。

陰莖海綿體造影

陰莖海綿體造影可以發現白膜破裂部位和裂口范圍,但其為有創檢查,造影劑外滲可引起海綿體嚴重纖維化而影響陰莖勃起,且可出現較高的假陽性率,故已逐漸被B型超聲和磁共振成像替代。

尿路造影

如果尿常規顯示肉眼或鏡下血尿而懷疑合并尿道損傷時,就需要行尿路造影來確定尿道的損傷情況[1]。

四、陰莖“骨折”的治療

陰莖白膜破裂的處理方法與損傷程度直接相關,而早期急癥手術修補白膜破裂口是目前首選且可減少并發癥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1.緊急處理

局部冷敷可防止血腫范圍擴大。對于有大出血、休克癥狀的患者,可給予輸液、輸血、止痛和鎮靜等抗休克治療。

2.非手術治療

適用于白膜破裂口較小、血腫輕微、海綿體損傷但白膜完整的患者,主要治療措施包括局部加壓包扎、冷敷、鎮靜止痛和抗生素預防感染等,但其并發癥較多,10%~53%的患者會出現陰莖血腫擴大、繼發性感染、陰莖纖維化、痛性結節、成角畸形、動靜脈瘺、陰莖硬結、海綿體纖維化和陰莖勃起功能障礙等。

3.手術治療

患者出血腫大或懷疑合并尿道損傷時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以減少并發癥和縮短恢復時間。

對于受傷部位明確的患者,可選擇在陰莖受傷局部做切口,逐層暴露陰莖白膜破裂口后用可吸收線縫合陰莖白膜。

對于受傷部位不明、血腫較大的患者,最好在冠狀溝下做環形切口,將陰莖深筋膜深面脫套至陰莖根部,充分暴露白膜破裂口,將血腫清除后用可吸收線縫合破裂的白膜。伴有尿道損傷時,可分層縫合修補尿道,避免尿道損傷部位和環形切口處于同一平面,否則可能會造成尿瘺[1]。

手術后患者需要禁止性生活至少1個月,從而讓陰莖得以充分休息、恢復。通常情況下,陰莖“骨折”如果及時就診,一般不會留下明顯的后遺癥。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陰莖“骨折”并非不可避免,男性除了養成良好的性生活習慣外,在性生活時也要量力而行,充分做好“前戲”和生殖器潤滑后再進行。

參考文獻

夏術階,呂福泰,辛鐘成.郭應祿男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