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自然科學報告》最新研究,吞咽功能較差的日本老年人未來患癡呆癥的風險更高。這一發現為我們理解口腔健康與大腦功能的關系提供了新的視角。
在中國,我們常用"上硬菜"來形容大餐的堅挺程度。然而,一項來自日本的最新研究表明,喜歡和能夠享用"硬菜"的老年人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獲得了額外的健康益處——他們患上癡呆癥的風險可能更低。
這項最新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上的研究追蹤調查了7384名75歲及以上的日本老年人,為期兩年。研究團隊發現,在考慮了年齡、性別等多種因素后,吞咽功能較差的老年人未來患上癡呆癥的風險要高出48.4%。
現在,我們簡單解讀下此項研究的方法與發現
朝日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研究開始時評估了參與者的咀嚼功能、舌唇功能和吞咽功能。兩年后,他們再次檢查這些老年人是否患上了癡呆癥。結果顯示,415名參與者(約6%)被診斷為癡呆癥。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還發現,定期進行牙科檢查、每天刷牙兩次或以上的老年人,患癡呆癥的風險較低。這表明,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可能有助于預防癡呆癥。
吞咽功能與大腦健康的關聯
那么,為什么吞咽功能會與癡呆癥風險有關呢?研究人員則提出了幾種可能的解釋:
A.吞咽動作能夠激活大腦功能,改善學習和記憶能力。
B.吞咽行為可以增加腦血流量和腦部氧分壓。而腦血流量減少是癡呆癥的已知風險因素。
C.吞咽功能較差的人可能會改變飲食習慣,攝入較少的水果和蔬菜,而更多高能量食物。這種飲食模式可能增加癡呆癥風險。
簡單歸納下研究的意義與啟示:
雖然這項研究揭示了吞咽功能與癡呆癥風險之間的關聯,但研究人員也強調,這并不意味著吞咽功能差就一定會導致癡呆癥??赡艽嬖谄渌蛩赜绊戇@種關聯,所以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認因果關系。
盡管如此,這項研究的發現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Ⅰ.預防上的新思路:它提醒我們,保持良好的口腔功能,特別是吞咽功能,可能是預防癡呆癥的一個新途徑。
Ⅱ.生活習慣的建議:對于老年人來說,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保持良好的刷牙習慣,以及注意鍛煉吞咽功能,都可能有助于降低癡呆癥風險。
Ⅲ.醫療實踐啟示:這項研究為未來的癡呆癥預防和早期干預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醫療衛生工作者可能需要更多關注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特別是吞咽功能,將其作為評估癡呆癥風險的一個重要指標。
最后
我們確實喜歡點硬菜吃硬菜。因為"硬菜"不僅可以讓我們的味蕾愉悅,也能更快的讓肚子滿意,還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我們的牙齒和口腔功能,為大腦健康提供了額外保護。這項研究強調了口腔健康與大腦健康之間的密切聯系,為我們理解和預防癡呆癥開辟了一個新的視角。
它也提醒我們,在關注身體其他部位健康的同時,也不要忽視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畢竟,一個健康的口腔可能不僅僅關乎我們的飲食質量,還可能影響我們的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
所以,下次當我們享用一頓美味的"硬菜"時,我們也可能正在為自己的大腦健康做貢獻!當然,均衡的飲食和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也同樣重要。平常,我們由簡單做起,以光盤的態度,從保護我們自己的口腔健康開始,就為預防癡呆癥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來源: 紫龍科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