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酸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

在超市的貨架上隨便拿起一包零食

可能上面都寫著“反式脂肪酸”五個字

但許多人都不把它當一回事

認為“小小反式脂肪,能奈我何~”

殊不知,它竟悄悄危害數十億人的健康

那么,什么是反式脂肪酸呢?

它主要來源于哪里?

又該如何避免攝入過量的反式脂肪酸呢?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反式脂肪酸是什么?

反式脂肪酸是指碳鏈上含有一個或多個非共軛反式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并非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

過量攝入反式脂肪酸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研究表明[1],反式脂肪酸攝入過多會增加患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風險,并可能干擾必需脂肪酸的正常代謝,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和神經系統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因此,《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2歲以上兒童和成人膳食中由食品工業加工產生的反式脂肪酸的最高限量應占膳食總能量的1%,大約相當于每天2克的攝入量。

反式脂肪酸主要來源于哪里

主要有兩大來源:天然來源和工過程產生。

天然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牛羊等反芻動物體內,如牛羊肉、乳制品等,這是因為反芻動物胃里的細菌參與消化過程會發酵產生反式脂肪。在加工過程中,反式脂肪酸主要是由不飽和脂肪酸(如植物油)經過氫化和部分氫化處理產生的。例如,食用氫化油、人造奶油(人造黃油)、起酥油、代可可脂(類可可脂)、植脂奶油、粉末油脂等食用油脂制品中都含有一定的反式脂肪酸。此外,液體油脂如植物油在精煉脫臭、煎炸等高溫長時間加工過程中也會產生反式脂肪酸。根據《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2012)》,我國居民反式脂肪酸攝入量總體較低,但仍有約0.4%的城市居民攝入量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值。攝入的反式脂肪酸中,71.2%來源于加工食品,如糕點、餅干、油炸食品等,其余則來自天然食品。

該如何避免攝入過量的反式脂肪酸

首先,日常飲食應盡量做到多樣化和合理搭配,烹調用油每日控制在25至30克之間。優先選擇蒸、燉、煮等少油或無油的烹飪方式,盡量避免高溫高油的煎、炸、炒等方法,并避免使用反復加熱的油,以有效降低反式脂肪酸的攝入。

油鍋冒煙再下食材 ?

其次,購買食品時應仔細閱讀食品標簽,選擇未標示含有反式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含量較低的食品。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規定,反式脂肪酸只要含量≤0.3g/100g,就可以標示為0

圖片來源:網絡

總之

通過科學合理的飲食選擇

我們可以降低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

讓健康與我們同行

參考文獻:[1]中國營養學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22: 113.

來源: 福建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