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佛山市南海區第九人民醫院 重癥醫學科 姓名:鄭怡
心衰是心力衰竭這一疾病的簡稱,指的是患者的心臟無法完全搏出與靜脈回流和身體組織代謝需求的血液相稱的供應量,進而使患者的身體機能受到嚴重影響的疾病。那么,關于心衰的這些知識,你了解的有多少呢?
什么是心衰?
心衰又被稱作“心力衰竭”或“心肌衰竭”,是一種因心臟無法搏出同靜脈回流以及身體組織新陳代謝所需的血液量相應的血液的疾病。但需要注意的是,心衰這種疾病并不是獨立的疾病,而是因為多種致病原因導致的心臟疾病的嚴重表現之一,有著非常高的發病率與死亡率。一般來說,心衰這一疾病的發生有著多種誘因,比如心臟瓣膜病就會因心肌的負荷過重而產生心肌肥大與心臟擴大,進而導致患者因心臟收縮性不足而產生心衰;另外,患者原發性心肌肌原纖維收縮功能障礙以及如急性腎炎、中毒性肺炎、重度貧血、先天性心臟病等多種疾病都是可能引發心衰的罪魁禍首之一。因此,只有在日常生活當中加強對自身身體健康的防護,定期前往醫院進行體檢,才能將心衰這一危險的疾病撲滅在搖籃之中。
心衰如何治療?
目前,藥物治療是臨床上治療心衰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但由于不同的藥物治療的效果不同,因此使用的藥物卻需要根據患者心衰的類型進行針對性的選擇。例如,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等能夠抑制患者的血管收縮,改善患者的心肌纖維化;利尿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等藥物能夠增加患者的尿量,降低患者的血容量,從而降低患者的心臟負擔;而β受體阻滯劑、地高辛、伊伐布雷定等藥物對于控制患者的心率,減緩患者心衰的癥狀也有著良好的效果。對于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醫生則根據患者疾病的類型選擇植入除顫器、起搏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心泵等裝置或是采取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搭橋、心臟移植等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心衰發作?
1.避免吃得太飽
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日常生活當中,避免在單次進食的過程當中吃得太飽是預防心衰復發在最主要的措施之一,這是因為過度的飽腹會導致人體內部的膈肌上抬,從而直接影響患者的呼吸狀況,進而使患者的新陳代謝過程由于氧氣攝入量的受限而更加困難,從而使患者的心臟承受更大的負擔。此外,心衰患者通常會伴有胃腸道黏膜的淤血水腫,而這也會導致患者的消化功能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心衰患者應當在日常生活當中采取少食多餐的策略,才能避免疾病的惡化。
2.控制鹽分攝入
除了食物的攝入量外,心衰患者還應當在飲食中嚴格控制鹽分的攝入,這是因為食鹽當中的鈉離子有著興奮神經肌肉的作用,進而導致患者的小動脈收縮增強與血壓升高,不僅會導致心臟負擔的加重,還會導致患者水腫狀況因水鈉潴留而進一步惡化。因此,只有加強對鹽分攝入的控制,才能更好的降低心衰對患者生活的影響。
3.保持排便通暢
心衰患者在日常生活當中通常需要保持更多的臥床休息,但這雖然能夠降低心臟的負擔,卻會導致患者的腸胃蠕動降低,進而導致患者產生一定的便秘狀況,進而因患者在排便時的過度用力而加重心臟的負擔。因此,護理人員應當采取飲食調控、適度運動等方式來保持患者的排便通暢。
4.注意控制飲水
俗話說“水是生命之源”,但多喝水對于心衰患者而言不僅沒有益處,反而會導致患者的心臟負擔大幅增加!根據醫學研究發現,心衰患者多喝水會導致患者難以維持自身良好的新陳代謝循環,從而使患者出現呼吸短促、心率異常以至于胸口產生嚴重的壓迫感,而這些都是心衰癥狀加重的特征;另外,過度的水分攝入對于心衰患者而言意味著血容量的增加與血液的稀釋,此時患者的心臟需要在水分完成排泄之前保持高度負荷的狀態,這對于心衰患者同樣是非常危險的!因此,只有在日常生活當中控制好水分的攝入量,心衰患者才能更好的避免心衰發作。
5.控制日常活動量
根據個人健康狀況和醫生建議,合理控制每天的體力活動量,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要注重工作與休息的平衡,避免持續過度勞累導致心臟負擔過重。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幫助提升心臟功能和身體代謝,遵循醫生建議和健康教練指導,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和強度。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保持正常體重,控制血壓和血糖等生活習慣。飲食要均衡營養,多攝入蔬菜水果、全谷類食品,減少鹽分和油脂攝入
高危人群如何遠離心衰?
高危人群是指那些由于某些先天或后天因素,容易出現特定健康問題的人群。在心衰疾病方面,高血壓是心衰的重要危險因素,長期高血壓會損害心臟、血管等,增加心衰的發病風險。糖尿病不僅會損害血管、神經等組織,還會導致心衰的發生,特別是許多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衰。隨著年齡增長,心血管系統的變化和老年病變使高齡人群更易患心衰。肥胖會增加心臟承受的負擔,也是引發心衰的危險因素之一。冠心病是心衰的常見病因之一,冠心病患者易發生心肌梗塞等心臟病變,從而導致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肺部疾病,會引起長期缺氧和心肺功能的負擔,增加心衰的風險。慢性腎衰竭會導致體內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易誘發心衰。對于高危人群,預防心衰的關鍵在于控制基礎疾病的發展和加強心衰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在日常生活當中,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是高危人群遠離心衰這種疾病的關鍵。首先,高危人群需要加強對自身狀況的監測,這意味著人們不僅需要密切監測自身可能出現的心衰早期癥狀,更應當每天記錄體重、血壓和心率等生理指標的變化,這樣才能在出現異常情況的時候第一時間發現并采取應對措施;其次,高危人群應當在日常生活當中按照醫生的吩咐按時按量服用藥物控制可能引發心衰的高血壓、糖尿病等原發疾病,比如利尿劑、ACE抑制劑、β受體阻斷劑等,這些藥物都能有效的減輕患者的心臟負擔,延緩心肌受到的損傷,從而避免高危人群發展成為心衰;最后,人們還應當定期前往醫院進行隨訪復診,由醫護人員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的評估并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同時為患者提供最新的健康指導與生活方式建議,這樣才能在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心臟問題的同時幫助高危人群更好的進行自我管理,進而降低心衰這種疾病的發作風險,最終幫助高危人群有效的遠離心衰的威脅。
心衰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心臟疾病,但由于很多人對這種疾病缺乏認識,因此導致了人們對心力衰竭的危害性預估嚴重不足。只有加強對心力衰竭的了解,并且在日常生活當中采取正確的治療、預防與管理措施,人們才能更好的遠離心衰這種疾病的困擾。
來源: 佛山市南海區第九人民醫院? 重癥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