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的一個同事在5~6年前,就對我說過:**“他70歲以后,身體情況變壞,體力和精力明顯不足,頸椎還做了個手術,現在真是力不從心了。”**我當時還不太理解他說的。他是上海的一個醫生,我一直認為他是學術上精益求精,精力充沛,控制自己血壓、血脂良好的一個老師,也是我學習的楷模。
他比我年長至少6~8歲,他60~70歲時,我們曾多次一同參加全國的醫生培訓,進行醫學項目實施,并一起到國外參加學術會議,每每在國外會議的現場都能看到他不知疲倦饑渴學習的狀態,完全看不出是個60多歲的老人。
然而,僅僅過了5年多,就覺得他老態龍鐘、駝背,在學術上也不太愿意多動腦筋去做學術發言,與原來的那種精神勁相比差了很遠,**這是斷崖式的衰老嗎?**看著他,我想起了自己,因為我馬上也要進入70歲。
一般人65歲左右,細胞分裂和組織再生能力變得更為緩慢,正式步入老年階段,各器官功能都有下降,尤其循環、消化及免疫系統功能下降更為明顯,常表現為心率減慢、血管老化、消化不好、容易感冒生病等。
當人到了70~75歲左右,人體各項機能似乎會進入快速衰老階段,多系統明顯衰退,多發慢性病,精力不足,生活質量大受影響,這是一般情況下,但并不是所有人。
為什么都是同齡老年人,有的人就衰老得快而有的衰老得慢呢?
顯然這與生活習慣和以往疾病有關。我的這位年老的醫學同事雖然在70歲以前還比較“生龍活虎”,但他有高****血壓、糖尿病、頸椎病,雖然一直積極治療,指標也控制得很滿意,但是當有了突發事件之后,年齡相關的機體反應和免疫能力會減退,從而出現年齡衰老的斷崖現象。
新冠疫情他的一次和二次陽性是創傷,而疫情后的心情、擔憂和焦慮也是創傷,在原發高血壓、糖尿病的基礎上,加快了衰老的過程。
在《我是大醫生》的報道中提出了4個不好的習慣會使老年人發生斷崖式衰老,我覺得這2條最重要,希望知曉。
01飲水少
有些老年男性有前列腺肥大、夜里尿頻,有些老年女性尿肌松弛憋不住尿,這些老年人會出現習慣性少飲水現象。然而這個少飲水的習慣恰恰是促進衰老的因素。
一項發表在《柳葉刀》子刊的研究指出:飲水量不足是加速衰老的危險因素,在這個研究中對11255例45~66歲的中老年人群隨訪25年,將血清鈉水平作為評估水是否充足的指標由此來分析患者的生物年齡。
結果發現:飲水攝入少,其血鈉水平高(142~144mmol/L)的比血鈉水平低(小于142mmol/L)的生物年齡比實際年齡會增加10~50歲。因此低活動的老人每日飲水量最好大于1500ml。
02吃甜的食品多
不少老年人因為牙不好,愿意吃一些軟的食品,像蛋糕或甜點或是甜的粥類、糊類的甜食。但體內過多的糖類分子會進入皮膚的真皮層并附著在膠原蛋白上,發生糖化反應,因此老人吃甜品會加速膠原纖維的損傷,使皮膚變薄、含水量減少,并容易形成皺紋和老年斑,看上去更顯衰老。
所以老年人除了要注意甜的糕點外,還應該注意少吃番茄醬、山楂片、芝麻糊類含糖量高的食品。
老人不要怕衰老,衰老本是人生的自然規律,盡管有斷崖式衰老的時間段,但是如果有**良好的生活態度、合理的飲食習慣和作息時間、適當鍛煉,**老年人是可以度過這種“斷崖性衰老”,進入逐步的衰老階段。
孫寧玲教授
來源: 孫寧玲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