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車,醫學上稱為“暈動癥”,是許多人在乘車、乘船或乘飛機時常見的困擾。而對于“手機控”來說,在車、船、飛機上盯著屏幕更會導致暈車感覺加重。難道乘車途中注定要讓愛機“退居二線”了?先別急,一項名為“車輛運動提示”的“黑科技”功能,或許能讓其告別暈車困擾。
車輛運動提示功能,是提示啥?
在今年6月初2024年度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 2024)上,蘋果公司宣布在iOS 18系統中新增了“車輛運動提示”功能。這一功能旨在通過減少用戶在移動車輛中使用手機時的暈車感,提升乘車體驗。
測試版系統中的功能介紹
圖片來源:APPLE
據介紹,該功能主要是利用設備內置的高精度加速度傳感器,讓?系統能夠精準識別車輛加速度方向,?并在屏幕上顯示與車輛慣性相匹配的小圓點。?這種技術通過減少用戶所見與實際感受間的感官沖突來幫助減少暈車癥狀。?具體來說,?當用戶在移動的車輛中看手機時,?屏幕上的小圓點會盡可能與用戶當前前庭系統判斷的運動狀態所吻合,?從而告訴視覺系統車輛的運動狀態,?以此來減少信息差,?盡量避免出現暈車的癥狀。
動圖來源:APPLE
關于這項功能的效果如何,也許還有待時日來驗證,但前文談到的“前庭系統”著實是人體一個有趣的組成部分。
前庭系統——身體的內置“陀螺儀”
人體維持正常的空間位象有賴于視覺、本體感覺和前庭系統,也稱“平衡三聯”,其中以前庭系統最為重要。前庭系統位于內耳中,主管頭部平衡運動,就像我們身體的內置“陀螺儀”。當我們在走路、跑步、轉身時,前庭系統會不斷地向大腦發送關于身體位置和運動的信息。這些信息對我們的平衡、姿勢控制和空間定位至關重要。而當在移動的環境下,會產生顛簸、搖擺、旋轉或加速等運動,前庭系統感知到運動,但視覺系統顯示靜止的車廂、機艙,這種不一致便可能會導致暈車、暈機或暈船癥狀的出現。
如果乘客在車、機、船內看書或看手機,眼睛長時間聚焦在近距離的靜止物體上,大腦產生動靜差異的錯覺被放大,進一步導致暈車癥狀的加重。此外,長時間盯著靜止的物體(比如書籍或手機屏幕)會使眼睛的焦距保持不變,而車輛等交通工具的震動和運動會導致眼睛和大腦之間的焦距不斷變化,加重視覺疲勞,也會增加暈車的風險。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暈了怎么辦?這里有一些性價比更高的辦法
暈車的癥狀因人而異,可能與個體的神經系統敏感性、環境因素、心理狀態等多種因素有關。對患有暈動病的家系調查資料表明,家系中每代都出現病人,男、女人數大致相等,當親代中只有一人患病時,子代患病的危險為50%,當親代中兩人都患病時,子代100%患病,發病概率與性別無關。如果家族中有暈車的人,其他家庭成員可能也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時值暑假出行熱潮,暈車的問題可能會讓原本愉快的旅程變得不那么順暢。這里有一些簡單又有效的小辦法,可以幫助你輕松應對暈車癥狀,讓旅途更加愉快。
1.選擇合適的位置:選擇車輛的前排座位,保持視線與運動方向一致,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車輛晃動對身體的影響。選擇靠窗的座位,打開車窗通風,讓新鮮空氣流通,有助于緩解暈車不適。
2.分散注意力:通過聽音樂、與人交談或做一些輕松的活動來分散對暈車的關注。
3.保持頭部穩定:保持視線朝向前方,可以幫助大腦更好地處理運動信號,同時避免頻繁轉動頭部,盡量讓頭部保持穩定。
4.調整身體狀態:穿著寬松舒適的衣物,避免緊身衣物增加不適感,避免吃的過飽或空腹,保持血糖穩定。出行前一天晚上保證充足的睡眠,讓身體和大腦都得到充分休息,減少暈車發生的可能性。
5.使用暈車藥物:在乘車前服用暈車藥物,如抗組胺藥或抗膽堿能藥物,可以減輕暈車癥狀。
從這個角度來說,不一定非要盯著手機上的“小黑點”,偶爾放松放松眼睛、多看看窗外的景色,讓視覺系統和前庭系統更好地協調,或許性價比來得更高呢!
作者:李南南 湖南省科協二級調研員、湖南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
審核:唐芹 中華醫學會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資深研究員、國家健康科普專家
出品:科普中國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中科數創(北京)數字傳媒有限公司
本文封面圖片來自版權圖庫,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來源: 科普中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