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雀還是遠東山雀?

遠東山雀(學名:Parus minor),別名灰山雀、花臉雀、花臉王、白臉山雀,為山雀科山雀屬的一員。頭及喉黑色,臉頰白色,背綠色,翼藍灰色且具白色條紋,胸部仿佛系了一根黑領帶,一直延伸到腹部下方。比較而言,雄性的“領帶”稍寬一些。

山雀科的鳥類體型都比較小,一般只有10cm左右,而遠東山雀卻可以長到15cm,和麻雀的大小差不多,并且遠東山雀有著非常顯眼的白臉頰,所以看見的話還是很容易辨認出來的。遠東山雀主要分布于中國大陸、中南半島北部、朝鮮半島、日本和俄羅斯遠東地區。

直到最近,此物種仍被歸類為大山雀(學名:Parus major)的亞種,但研究表明這兩種物種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共存,但沒有頻繁雜交。大山雀的亞種劃分極其復雜,有超過30個亞種,僅在中國就有6或7個亞種分布。根據各亞種的形態特征和地理分布,全世界大山雀的亞種通常又可被歸為4大亞種組:major亞種組,分布于從北非至東西伯利亞的古北界西部及北部地區;minor亞種組,分布于從東西伯利亞到太平洋沿岸,包括中國大部、日本及其島嶼和泰國北部;cinereus亞種組,分布于印度、中國南部至馬來群島;bokharensis亞種組,分布于中亞地區。大山雀在中國地區以minor亞種組分布最廣。

在遺傳方面,也有研究發現,大山雀major與minor這兩個亞種組存在明顯的遺傳分化,各自具有較長的獨立進化歷史,因此有人建議將minor亞種組從大山雀中拆分出來。目前國際鳥類學委員會已建議將minor亞種組大山雀提升為遠東山雀(P.minor),將major亞種組大山雀保留原大山雀名(P.major)。但此種分類尚存爭議,目前大部分出版物和文獻尚未采用此觀點,我國也仍主要遵循傳統的分類,即將各亞種組仍視為同一個物種。

2022年,為了使傳統的中文名大山雀能用于中國分布更廣泛的種類,“中國鳥類名錄”10.0版將遠東山雀的中文名恢復為大山雀。

大山雀是較為常見的鳥類之一,無論城市中還是森林里,都有機會見到它們的身影。它的喙尖而細長是典型的食蟲鳥,據中國鳥類學者鄭作新等人的研究,大山雀的食譜中昆蟲所占的比例高達74.14%,其他節肢動物如蜘蛛占22.91%,它們取食的昆蟲中以鱗翅目昆蟲最多,其次為鞘翅目昆蟲。由于其對控制森林蟲害發生有重要意義,大山雀已經被列入“三有保護鳥類”之中并受到嚴格保護。

大山雀小檔案:

大山雀 Great Tit

學 名:Parus major

易 見 度:較常見

發現地點:單獨或成小群活動于各處

保護級別:三有

來源: 秦嶺國家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