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

湖南岳陽市華容縣團洲鄉團北村

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

發生管涌險情造成堤壩決口

什么是管涌

如何搶護

一起來了解

↓↓↓↓↓↓

什么是管涌?

所謂管涌是指水流通過土壤中的孔隙或裂縫,形成類似管道的水流通道,導致土壤顆粒被帶走,形成空洞。當空洞擴大到一定程度時,堤壩就會發生坍塌,形成決堤。

發生管涌的主要原因?

1.堤壩、水閘地基土壤級配缺少某些中間粒徑的非黏性土壤,在江河或水庫水位升高,出逸點滲透坡降大于土壤允許值時,地基土體中較細土粒被滲流帶走形成管涌;

2.基礎土層中含有強透水層,上部覆蓋的土層壓重不夠;

3.工程防滲或排水(滲)設施效能低或損壞失效。

管涌出現后,應立即進行搶險保護。其搶護原則是臨截背導,導壓兼施。即臨水面截減滲流,背水面導走滲水,并在管涌點同時采取導滲和壓滲的搶險措施,目的是降低滲壓,防止滲流帶出細顆粒,并給滲出清水留有出路。

管涌有哪些搶護方法?

反濾圍井

在管涌口處用編織袋或麻袋裝土搶筑圍井,井壁底與地面嚴密接觸,井內按三層反濾要求分層鋪填沙石或柴草過濾料,在井口安設排水管,將滲出的清水引走,以防溢流導致井壁塌損。

蓄水反壓(俗稱養水盆)

在管涌周圍用土袋壘成圍井,井壁不漏水,井中不填反濾料。如果管涌點多面積大,就在出險口附近略擴大范圍填筑土堤,形成一個蓄水池(養水盆),不讓滲水流走,利用滲水慢慢抬高井(池)內水位,減少臨背水位差,從而阻止險情惡化。

濾水壓滲臺

當管涌點出現多個并連片時,可在面上分層鋪填粗沙、石屑、碎石,下細上粗,每層厚20厘米左右,最后壓塊石或土袋,形成壓滲臺。如險情處周邊缺乏沙石料,可用秸稈或樹枝做成排,再壓塊石或沙土袋。此法適用于處理管涌數目多、范圍較大的險情。

來源: 科普巖石力學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