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伏灸時間表****初伏灸:7月15日

中伏灸:7月25日

加強灸:8月5日

末伏灸:8月14日

早在清朝初期張璐的《張氏醫通》中即有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復發的記載。

三伏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與現代預防醫學有異曲同工之處。具體做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根據所要預防的疾病,在對應穴位貼上中藥,以達到灸治的效果。

三伏灸有哪些好處
三伏灸的第一大好處****解暑, 祛濕,祛寒,降火。因為艾灸補充的的是元陽之氣。到了夏季,許多人怕熱,這是因為體內寒、濕氣重的緣故。中醫講:“虛火、邪火之根是寒濕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边@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發炎癥的根本原因,比如婦科炎癥、咽喉炎、鼻炎等。在中醫里治療各類炎癥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濕,才是有效治療,才能根治。而不是一味的降火消炎,火越降越旺,炎越消越多。寒邪不祛,炎癥不愈。艾灸的純陽與天時的陽氣最旺之時,雙重陽氣注入體內,將寒濕邪排出后,人在炎熱的環境里是不悶熱,不煩躁的。

三伏灸的第二大好處無論天氣多么炎熱,身心卻是舒暢無比。這就是元氣陽氣充足,夏不怕熱,不喜歡吹冷風、空調、吃冷飲之類。冬不怕寒冷,火力充 足,精力旺盛,耐力很強,耐痛,抗壓力、抗打擊力強??傊?,元氣充足的表現 就是正能量很強的人,是真正意義的健康特征,是身心健康寧靜所表現出的感染力、影響力的強大能量場和安全感的人。這種感覺是其他任何治療、調理、保健、 補品等無法體會到的。所以說,古大德醫家常用“神奇”表述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三伏灸的第三大好處祛病愈病快速,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時機。寒是萬病之根,濕是萬病之母,風是萬病之首,火是萬病之華。在陽氣最旺的夏季艾灸,與艾火的純陽,雙重陽氣作用于人體病灶,祛除一切寒濕,打通經絡。

三伏灸的第四大好處延年益壽。太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撫陽保命延壽之法,艾灼第一?!闭嬖嗽獨狻㈥枤?,所以,元氣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
三伏灸有這些適應癥1.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各種慢性咽炎等多種肺系疾??;

2.過敏性鼻炎,四肢寒涼怕冷,免疫低下,反復感冒;

3.虛寒頭痛、慢性虛寒、胃腸炎、潰瘍病、腹瀉、消化不良、厭食、胃痛;

4.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骨關節問題及頸肩腰腿痛等癥狀;

5.痛經等虛寒性的疾病及其他婦科問題。

三伏灸作用原理利用“三伏”天炎熱氣候,敷以辛溫,逐痰、走竄、通經平喘藥物,可以提高藥物效能,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伏寒邪,使肺氣升降正常,溫補脾腎,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哮喘、過敏性鼻炎是目前難治之癥,病程短則幾年,長則幾十年,且易反復發作,正氣虛時易誘發,所以,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病員要有耐心堅持治療。各地天灸經驗認為貼藥年限長,次數多,則其療效高,效果就好,因此要堅持多年“三伏”天貼藥。

三伏灸注意事項01****提前問診再灸中醫將人體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淤血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郁質、特稟質等九中體質,天灸對陽虛質和氣虛質的人效果很好,但對陰虛質和體質濕熱的人就不適合天灸,天灸所用都是性溫通、溫陽的藥物,體質濕熱的人一旦貼藥,就像火上澆油。所以,在決定做天灸前,最好先到醫院問診,詢問醫生是否適合做灸,看自己有哪些對應癥,主要貼哪些部位,這樣在貼藥當天可使醫生迅速完成貼藥,節約問診時間。

02****貼藥期間的飲食禁忌貼藥的當天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鮮、辛辣食物,還有易化膿食物,如牛肉、鴨、鵝、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貼藥10小時內不能洗澡。治療的同時應戒食如牛肉、鴨肉、鵝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敷貼期間應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貪涼,不要吃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禁食海鮮、蝦等易發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03****貼藥后的注意事項天灸療法又稱“發皰灸”,貼藥后起水皰是正常現象。成人一般貼2-4小時,兒童貼1~2小時,貼藥后皮膚有發熱感,灼痛感,各人皮膚耐受情況不一樣,但以能耐受為度。敷貼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膚都會有灼熱感并發紅,如果穴位上的皮膚起皰,效果會更好,但瘢痕體質的患者起皰后可能留下瘢痕。貼藥后如皮膚出現水皰,應注意保護好創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04****做三伏灸重在堅持一般來說,三伏天灸一年至少要做三次,分別在初伏、中伏、末伏各做一次。也可在入伏前10天和出伏后10天做加強。天灸的作用是防病保健,并不是治療疾病。一個天灸的療程是三年,主要目的是防病保健,如果半途而廢,做一年停一年,效果肯定會打折扣。

05****三伏灸的禁忌患咳喘但是伴有發燒的患者、肺結核活動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灸”法治療,從中醫角度說,患有這些疾病的人,或者陽盛,或者陰虛,總之體內都存著不少的“火氣”,如果再用熱性的藥物,會使陽更盛,陰更虛,不僅會加重發熱、咯血等病情,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來源: 家在鼓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