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脹、胃疼、反酸、燒心……胃部不適常伴隨著現代人的生活。大多數人面對這些問題時傾向于忍耐,但有些被忽視的胃部不適可能是胃病向胃癌轉化的征兆。胃癌有哪些典型癥狀?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胃癌發生?聽聽腹部腫瘤科專家怎么說。
放眼世界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癌癥統計報告(GLOBOCAN 2020)顯示,2020年全球約有108.9萬胃癌新發病例,發病率在所有癌癥中排名第4位。中國的胃癌負擔尤其沉重,2022年胃癌新發病例約為50.9萬,死亡人數約為40萬,居全球首位。
縱觀全國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統計,我國胃癌的發病率目前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占第二位,死亡率高居第三位。其中男性居多,農村高于城市。
很多胃癌患者就診時已為疾病晚期,這使得胃癌治療的難度加大,效果變差。因此胃癌的早發現、早治療尤為重要。
01腹脹
胃癌患者早期的一個癥狀就是腹脹,尤其是在吃完飯后腹脹的現象更加明顯。因為是由胃癌引發的腹脹,所以和吃多少食物沒有直接的關系,而且這種腹脹持續的時間還會比較長。所以經常腹脹的人,建議及時進行胃鏡檢查,排除胃癌的原因。
02胸骨后燒灼感
這也就是日常說的燒心,胃部灼熱感或者胸骨后燒灼感,這也是胃癌早期的一個癥狀,一般還會出現消化不良。不過需要注意燒心有可能也是胃食管反流造成,要注意區分,這時就需要及早檢查進行明確病因。
03胃病患者胃痛性質改變
一般大部分都有胃病的人,會經常出現胃疼的情況,比如胃潰瘍患者,會在飯后1小時左右出現疼痛。如果發現自己疼痛性質改變,疼痛時間變化,或者疼痛頻率增加等,或者服用之前的藥物不能緩解疼痛,這時就有可能是癌變的信號。應及時的進行相關檢查確診疾病。
04嘔血及大便顏色異常
在早期胃癌患者里,腸胃里會經常出現一些出血的現象,但如果侵犯的血管較大,則往上會引發嘔血,向下會導致大便出血或者大便顏色變黑等。不過這點需要注意,有些人可能食用了一些食物或者藥物,導致了大便顏色的改變,如果沒有食用這些藥物或者食物的話,發現大便顏色變黑或者出血就需要及時進行內鏡的檢查。不要錯過了疾病的早期治療。
05固定包塊
有些患者,在上腹部偏右的位置,可以摸到固定的包塊,一般質地會比較硬,且不光滑,按壓時會出現疼痛感。部分患者會發現左側頸部包塊,也需警惕是胃癌轉移。還有女性患者體檢發現子宮附件的包塊,也有可能是胃癌細胞掉落至盆腔所致。
06體重驟降
胃病患者的消化功能下降,常引起食欲不振、拉肚子和身體疲乏等常見癥狀。然而,如果身體在短時間內出現體重急劇減少,體態顯著消瘦,同時藥物治療無效,這可能是胃癌的警示信號。
此外,貧血、腹痛。長期幽門螺桿菌感染人群都應警惕。
檢查出胃炎先不要驚慌,疾病的發展進程有的要經過幾年或者數十年,多數會經歷如下幾步:
01慢性淺表性胃炎
接受胃鏡檢查后,很多人的胃鏡報告提示:慢性淺表性胃炎。它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癥。
02萎縮性胃炎
胃黏膜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老,慢性胃病中有20%是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的主要癌前疾病,只要治療得當,采取的保護措施好,大部分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是不會癌變的。
03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胃炎反復,胃黏膜修復再修復,結果胃里長出了本該在腸道才有的細胞,出現了“腸上皮化生”。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變。為了謹防癌前病變向胃癌的發展,需要積極治療,密切隨訪關注。
04胃癌
早期胃癌的患者,行胃鏡下ESD手術(黏膜下層剝離術),這類病人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所以這部分患者,即使發現自己得了胃癌,也無需過于緊張焦慮,擺正心態,及早接受治療,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
知道了胃癌的進展過程,我們再來分析怎么樣能夠有效預防和治療胃癌。
01未病先防
胃癌的發生受多種因素影響,但最重要且完全可以控制的因素有兩個。
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是我國胃癌的主要病因,而我國目前有50%以上的人是幽門螺桿菌攜帶者,治療一個就少了一個傳染源,不論有無癥狀,是否為高危人群,只要沒有制衡因素,都建議治療。
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
高鹽食物、腌制食物、熏烤煎炸食物、隔夜菜等盡量少吃,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下列四點需提防
進食不當
大量食用高鹽、腌制、熏烤、煎炸食物,膳食營養失衡。
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發生胃癌的風險較健康人群增加了2.3~6.2倍。
不良習慣
習慣熱食、快食、干硬食、油膩食,缺乏運動、長期熬夜或精神緊張。不良嗜好吸煙、飲酒等。
02既病防變
一旦發生了胃部癌前疾病,我們需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個階段是阻斷癌變的關鍵時間點。因此高危人群一定要重視胃鏡檢查。
包括以下人群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年齡40歲及以上,無論男女,無論有無癥狀
■有胃癌家族史
■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潰瘍等胃癌前疾病
■長期生活或飲食習慣不良者
在夏季
燒烤、小龍蝦、冷飲、冰淇淋齊上陣
在胃里唱起“冰與火”之歌
更容易讓胃受傷
多C多健康
多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研究表明,維生素C能夠阻斷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從而起到防癌作用。補充維生素C、β胡蘿卜素,可以促進癌前病變的消除。
多點蛋白質
適當增加蛋奶、鮮魚、鮮肉和豆制品的攝入量,提高免疫力,有助于保護胃黏膜**。**
總結
根除幽門螺桿菌
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預防胃癌的最重要方法。成人有無癥狀都建議進行定期檢測,若有則進行根除治療;最佳治療年齡是18~40歲;在淺表性胃炎階段根除,可以100%預防腸型胃癌。
胃鏡檢查很重要
年齡40歲及以上的人群,沒有癥狀也建議接受胃鏡檢查。高危人群要定期進行胃鏡檢查和幽門螺桿菌檢測。
良好生活習慣
改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拒絕煙酒,推廣公筷。
關注胃部不適
出現無規律的上腹痛、反酸燒心、惡心嘔吐、消化不良、不明原因的,一定要盡早到醫院就醫。
以上僅作為科普知識不作為具體診療意見
參考文獻
【1】SEER CancerStatistics Review,1975-2014,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Bethesda
【2】0verweight,obesityand gastric cancer risk:Results froma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Eur JCancer.2009;45:2867-2873.
【3】Gastriccancer:prevention,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GastroenterolHepatol Bed Bench.2011Autumn;4(4):175-185.
【4】劉文忠.重視根除幽門螺桿菌預防胃癌.胃腸病學.2017,22(12):705-710.
劉紅利
腫瘤中心 主任醫師、教授
專業專長: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系統治療和個體化治療。留學美國哈佛大學丹娜法伯癌癥中心。主持和參加多項臨床研究,推進腫瘤規范化診療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其他省部級課題7項。發表SCI收錄文章30余。任《中國腫瘤臨床》和《實用腫瘤雜志》編委,擔任CancerLetters、Microvasc Res、Oncogene等國際雜志審稿人。
來源: 武漢協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