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區科協積極引入北京國家級學會、市級協會和市級科研機構的優質科技資源,全力打造“惠民興縣”科技志愿服務項目取得明顯成效。在全區組建18支“惠民興縣”科技志愿服務隊,開展近百場“惠民興縣”科技志愿服務活動,豐富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內容,促進了“濱城”科技志愿服務標準化、常態化建設。

打造科技志愿服務品牌。面向涉農街鎮公開征集“惠民興縣”科技志愿服務品牌項目試點工作,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推動“惠民興縣”科技志愿服務活動在美麗“濱城”蔚然成風;組織項目承擔單位開展“惠民興縣”——新春走基層、科普鬧元宵和百名科普專家進基層等科技志愿服務品牌活動,動員轄區內的企事業共建單位、學會、協會和社會服務機構加入項目試點工作,補齊基層公共服務活動的短板;舉辦“惠民興縣”科技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啟動儀式,創新科技志愿服務活動形式、內容和載體,切實解決實際問題。

引進先進優質科技資源。聯合中國康復學會、中國卒中學會、中國心理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航空學會、中國農學會、中國水產學會、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等8家全國學會,開展15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技志愿服務活動,讓百姓了解前沿科技成果、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加強與天津市農技協、天津市水產研究所合作,組建“惠民興縣”農業專家團,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培訓和現場指導,解決農民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聯合天津市青年人才創新發展協會,邀請養老行業專家開展“惠民興縣”——促進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創新分享會;與新區建設科技協會合作,舉辦“惠民興縣”助推中塘鎮工業園區綠色建筑發展和綠色裝配式建筑科普進校園等科技志愿服務活動。

組建科普專家人才智庫。面向社會公開聘請科普專家,經過組織推薦、專家評定、社會公示等程序,聘請326名熱衷于科普事業且具有專業技術特長的科普專家,為“惠民興縣”科技志愿服務活動賦能;制定印發《濱海新區科普專家管理辦法(試行)》,明確科普專家遴選條件及程序、專家職責和任務、管理和服務等內容,充分發揮科普專家在科學傳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進科技志愿服務標準化、常態化建設;對科普專家比較集中的單位,建立聯絡員制度,組織科普專家利用專業特長開展科技志愿服務活動。

提升科技志愿服務能力。組織基層科技志愿服務能力提升培訓和“惠民興縣”科技志愿服務項目建設經驗分享會,將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新時代文明實踐相融合,動員科技人員開展常態化科技志愿服務活動;結合中科協《科技志愿服務標準化指引》,出臺《濱海新區科技志愿者、科技志愿服務隊星級認定管理辦法(試行)》,按照在“大美志愿”注冊的科技志愿者、科技志愿組織、開展活動和發布感言數量,認定科技志愿者、科技志愿服務組織的等級,并把星級認定作為科協系統評優的重要參考依據。

來源: 津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