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灰霉病(圖3還有猝倒病)

【三七灰霉病癥狀與病原】三七灰霉病可浸染三七的根、根莖、葉、葉柄、花盤等各個部位。灰霉病的典型癥狀是,葉片受害時,大部分從葉尖或葉緣產生水漬狀病變,并且多數從下部老葉的葉尖或近地部分的葉柄發病,病斑灰褐色、腐爛,從葉尖呈倒“V”字形向內發展。病斑表面生灰色霉,邊緣明顯,外緣黃色,中部淡褐色,有明顯或不明顯的輪紋,接觸地面的下部葉發病時初為水浸狀,后變褐色,迅速發展到葉柄基部,使外形及至整植株萎焉,嚴重時植株枯死。

該病的病原是灰葡萄孢,真菌。

【發病規律】低溫高濕易發病,并且多數是下部的老葉葉尖、葉緣或者接近地面的葉柄先發病,病斑呈倒“V”字形。

重樓灰霉病(圖5-6由西南大學孫現超教授分享)

【重樓灰霉病癥狀與病原】重樓灰霉病主要侵染花蕾、莖和葉片。葉片初發病時,水浸狀;莖部初期橢圓形、水浸狀。后期,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產生灰色或灰白色霉層,莖易彎曲、折斷。

該病病原菌為灰葡萄孢或者重樓葡萄孢。

【發病規律】低溫、高濕易發病,莖和花蕾易發病。

【控制方案】

1. 首先,做好預防,要建立“防重于治”的觀念。灰霉病在低于25℃、高于90%濕度的條件下特別容易發病,平時要在棚內四角及中央懸掛溫濕度計,每日觀察并注意天氣預報,如果猜測將出現“低于25℃、高于90%濕度”的陰雨天氣,一定要清理好排水溝,并加強通風,降低濕度,破壞適宜于灰霉病發病的條件;同時采用凱津(38%唑醚·啶酰菌)15g+翠潔(10%多抗霉素)25g/桶(15公斤水)噴霧預防。

2. 其次,發病后在清晨有露水時,用酒精浸泡過的剪刀輕輕減掉病葉或者莖、花蕾,裝到塑料袋里帶出去焚毀。這樣,可以避免病菌孢子(灰色霉層有很多孢子)到處飛舞、散播,還可以減少種植基地的病原菌基數,避免更大規模的灰霉病爆發。

3. 撲海因(50%異菌脲)/腐霉利(50%可濕性粉劑)/施佳樂(400克/升嘧霉胺)/露娜森(43%氟菌·胯菌酯)+克無菌(75%氯溴異氰尿酸),這是4個配方,交替使用噴霧治療,每種配方每年使用不得超過3次,避免抗藥性快速產生(使用前先兩三平米噴霧確認安全性)。

作者:郭建偉 副教授/云南省科技特派員

聲明:1. 如果大家對于三七、重樓灰霉病有什么好的辨別與解決辦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觀點。

  1. 本文受郭建偉2016年度、2017年度云南省三區服務項目支持。

  2. 本文為原創科普推廣文,其他媒體如欲轉載請聯系郭建偉

來源: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