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黃葉的常見表現為輕者葉片普遍褪綠淡黃色,重者葉片變黃微下垂,最后死亡,根莖部有時變黑變軟。

對于“七農”來說,三七黃葉沒有疫病、灰霉病、猝倒、立枯、青枯、炭疽、灰斑等危害重,但對于“黃葉”的理解多種多樣,有的認為是缺素引起的,有的認為是光照太強引起的,有的認為是紅蜘蛛等螨類害蟲引起的,還有的認為根腐病等病害引起的……準確辨別黃葉怎樣引起的,才能對癥下藥,有效解決三七黃葉問題。在此,我們有一一梳理一下如何判斷導致三七黃葉的因素及其對應解決辦法。

首先,我們要觀察,是大片同時發生?還是零星幾棵發生并向周圍蔓延?缺素、光照等造成的黃葉,往往是大片同時發生;而紅蜘蛛、根腐病造成的黃葉,往往是零星幾棵發生,然后向周圍蔓延,即由點到面的發生。

其次,對于大片同時發生的黃葉,先注意是否光照太強,或者近期是否有集中降雨土壤潮濕。如果近期內有集中降雨或陰雨連綿,園區內甚至有積水現象,土壤越潮濕的地方,黃葉越嚴重,那么很可能屬于“漚根”造成的黃葉。對于這種黃葉,首先要清理排水溝,通風排濕,然后施加枯草芽孢桿菌(比如碧擴、枯芽春)/多黏類芽孢桿菌(刺克)/哈茨木霉菌(木子美),葉面噴施含有鋅鐵鎂等微量元素的葉面肥,促進葉綠素合成緩解黃葉,預防病害。如果沒有降水,土壤也不是很潮濕,那么就要注意一下是否光照太強了。樹蔭下的三七,一般要一層遮陰網,露天的往往育苗期三層遮陰網,葉子墨綠色后減到兩層。如果是這種黃葉,那么就要加蓋遮陰網。

常見的三七黃葉癥狀

再次,大片同時發生的黃葉七園,如果光照合適,又沒有集中或連綿陰雨,那么缺素的可能性就很高。缺素又有兩大類原因,其一是長期連作而沒有補充微量元素;其二是干旱或施肥不當。微量元素,雖然三七對它們的需求少,但長期連作,會導致土壤中鐵、鎂等元素缺乏,葉綠素合成受影響而黃葉。這種呢,就需要補充含鋅鎂鐵等多種微量元素的肥料了,比如脈騰(含有鈣、鎂、硫、鋅、鐵、錳、硼、銅等多種中微量元素)。云南的三七種植多數是靠天吃飯,遇到如2019年5月份之前的極端干旱天氣,這種就需要適當的少量勤澆。還有就是,施肥不當,復合肥撒的不勻,或者鉀肥過多造成鎂吸收障礙,磷肥過多造成鐵吸收障礙,氮肥過多造成鈣吸收障礙等等。因此,施肥一定要撒施均勻,盡量采用腐熟的有機肥與復合肥。如果已出現這種問題,盡量多澆水,并葉面補充相應的葉面肥。

最后,對于由點到面逐漸蔓延的黃葉,要仔細注意兩點:1. 葉片背部是否有紅點、網狀物與蠕動的小蟲子;2. 三七是否萎蔫,葉片是否由底層開始黃化,拔起來看根部是否變色、根皮是否容易脫落。如果與第一點相符,那很有可能就是紅蜘蛛造成,可以用權打(10%阿維菌素)/40%噠螨·乙螨唑/20%阿維·乙螨唑(三者選其一)噴霧,如果一遍除不盡,可以采用三種藥交替噴霧,第一遍與第二遍間隔3-4天,第二遍與第三遍間隔5-7天。如果與第二點相符,那么很有可能就是根腐病等引起,最好將病苗拔出焚毀,沖施海藻酸或甲殼素壯根,再采用下列配方之一噴淋(擰松噴頭,讓藥水順著莖干下流到根部)沒發病的三七根部預防:

(1)惡霉靈(天達99或綠亨一號)+枯草芽孢桿菌(碧擴或枯芽春);

(2)惡霉靈(天達99或綠亨一號)+氯溴異氰尿酸(克無菌);

(3)苗菌敵(多菌靈·福美雙)+枯草芽孢桿菌(碧擴或枯芽春);

(4)苗菌敵(多菌靈·福美雙)+中生菌素(無細);

(5)亮盾(精甲·咯菌腈)+枯草芽孢桿菌(碧擴或枯芽春);

(6)亮盾(精甲·咯菌腈)+中生菌素(無細);

(7)普力克(霜霉威鹽酸鹽)+枯草芽孢桿菌(碧擴或枯芽春)

(8)普力克(霜霉威鹽酸鹽)+中生菌素(無細);

(9) 賽深(甲霜錳鋅)15克+科佳(氰霜唑)8毫升+百苗(惡霉靈)3克+碧火(40%噻唑鋅)20毫升+沃家福(海藻酸)20毫升;

(10) 滿穗(噻呋酰胺)6毫升+科佳(氰霜唑)8毫升+百苗(惡霉靈)3克+刺克(多黏類芽孢桿菌)40克+沃家福(海藻酸)20毫升。

用藥之前,請先選擇2-3平方小規模試驗藥效與安全性,安全有效后再大面積使用。

作者:郭建偉 副教授/云南省科技特派員;高源

聲明:1. 如果大家對于三七黃葉有什么好的辨別與解決辦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觀點。

2. 本文受郭建偉2016年度、2017年度云南省三區服務項目支持。

3. 本文為原創科普推廣文,其他媒體如欲轉載請聯系郭建偉。

來源: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