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地區6月初白菜白銹病
新疆伊寧10月上旬快菜白銹病
(伊犁職業技術學院劉洋老師供圖)
十字花科白銹病,是白菜、青菜、甘藍、苦菜、油菜、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常見的一種真菌性病害。在云南省的昆明、蒙自、屏邊、金平、嵩明、宣威、陸良、通海以及青海、江蘇、上海、浙江發生普遍,是一種典型的低溫性病害,在10月到來年的5月為高發期。
1. 病癥
如下圖所示,葉、莖、花梗、花瓣、果實均可發病,在葉片、花瓣多呈圓形或橢圓形,長出白色漆狀皰狀物;在莖、花梗、角果多呈長條形或短條形,長出白色膿狀物。葉片發病,多數在葉背面產生淡綠色小斑點,然后形成輪紋狀的白漆色皰狀物,對應的葉正面變黃,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病斑,后期葉背散出白粉,即病菌孢子。嚴重時,少數能穿透葉面,在正面也出現白漆色皰狀物,病葉枯黃脫落或干枯。花梗感染后,往往頂部腫大彎曲,花瓣肥厚變綠,不能結實或畸形。
2. 發病規律與防控方案
白銹病是一種典型的低溫性病害,在10月到來年的5月為高發期,例如在云南省紅河州金平縣,今年10月份,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村寨,栽種的苦菜、白菜、油菜均有發病,而海拔400以下的低山村寨(多數夜間溫度不低于14℃)則很少發病。連作、氮肥過多、低洼潮濕易發病。
預防:注意白菜、青菜、甘藍、苦菜、油菜、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不要輪作;平衡肥與高鉀肥交替施用,不要施用單一氮肥,避免氮肥過多;起壟種植,做好排水措施。從當年的9月中旬,噴施代森錳鋅、丙森鋅等保護性殺菌劑以及銀法利,每隔5-7天噴霧一次,注意交替用藥,避免抗藥性。
治療:(1)初發病時,百菌清/甲霜靈/霜霉威/霜脲氰/氟吡菌胺/噁霜靈/嘧菌酯,上述藥物任選其一,第一次與第二次用藥間隔2-3天,第二次與第三次用藥間隔5-7天,交替用藥噴霧。
(2)發病重時,科佳(腈霜唑)+賽深(甲霜·錳鋅)、克無菌(氯溴異氰尿酸)+多抗霉素、銀法利(60-75毫升/畝)等三種配方,第一次與第二次用藥間隔2-3天,第二次與第三次用藥間隔5-7天,交替用藥噴霧。
聲明:
1. 如果大家對于白銹病防治有什么好的建議,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處發表自己的觀點。
2. 此文為原創科普推廣文,僅用于同行與農戶交流學習。
作者:郭建偉 副教授/云南省科技特派員;官士國 山東省德州市一級農藝師
來源: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