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多地暴雨仍在持續!

圖源網絡

廣東、廣西、福建和桂林等地發生洪澇和地質災害,已致多人失聯遇難。目前,福建多地正進行災后恢復工作,而北方部分地區旱情發展迅速,南澇北旱特征明顯。

來源:新華社

那么,面對洪澇災害我們要如何自救?暴雨天出行、暴雨后的飲食安全又要注意什么?

面對洪澇災害我們要如何自救?

家中準備應急物品

食物類,如壓縮餅干、罐頭、方便面、巧克力、瓶裝水和牛肉干等,可為機體補充營養和能量;工具類,如救生衣、救生圈、手電筒、雨衣、打火機和剪刀等,用來應急救急。

遇到泥石流,有序避險

**·**時刻觀察水位情況,做好高地逃生準備,不在樹上、陡峭的山坡和低谷處停留、躲避;

· 不要想著自行游泳逃離或涉水過河,充分利用周圍一切能自救的漂浮物品,如大型泡沫、漂浮在洪水上的木頭與門板等;

· 向泥石流垂直方向往上爬,不在滑坡等危險的地方避險。

不到公共車站躲避,以防觸電

雖然公共車站內有頂棚能遮雨,但周圍的水體帶電,極易發生漏電,導致觸電風險高。

若被困在車內,冷靜面對

一旦水位上漲到車門位置,應立即棄車逃生避險,若車門無法打開,可就地用逃生錘砸開車窗向外逃生。

若不幸落入洪水中,尋求安全

應試圖站起來,如果水太深試試助游或抓住身邊漂浮的物品,旁邊多人落水,可多人手牽手共同抵制水流,渡河到安全的地方。

暴雨天出行、暴雨后的飲食安全又要注意什么**?**


1、避開路面漩渦

不要貿然涉水前行,特別要警惕有井蓋、下水道及土坑等路面有漩渦的地方,避免發生意外。

2、遠離危險區域

避開有電箱、電線桿、落地廣告牌等危險區域,一旦出現觸電反應,感到身體發麻要立即遠離;暴雨出行,最好結伴同行,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左右共同探路,安全前行。

3、注意避雨地帶

雷雨天氣往往伴有閃電,此時注意不要在大樹下避雨,不在水體邊和洼地停留,并迅速找到房屋避雨。

4、暴雨后的飲食安全

暴雨過后,地面積水和洪水可能導致外界環境又潮又濕,這種情況下,極易滋生細菌病毒,給飲食安全帶來一定的隱患,為此大家應注意防范:

· 暴雨后的飲水安全,不喝生水、對臨時飲用的河水和井水一定要消毒處理;

· 不吃不明食物(水淹、變質和野生等食物)、污染食物需丟棄、飯菜宜清淡,保持食物多樣化。

另外,“大災后防大疫”,暴雨后防止“病從口入”是防疫的關鍵。針對不同群體需健康飲食預防疾病,而安智因的「營養代謝基因檢測」就是個好選擇,該檢測不僅能準確判斷受檢者相關基因型情況,評估受檢者對各種營養素的吸收和代謝能力,還能提供專業個性化的營養補充建議,確保每日的營養供給更合理,以防營養攝入過量或缺乏,預防營養代謝相關疾病的發生。

來源: 心血管科普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