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電視劇《慶余年》第二季開播引發了一波熱潮在眾多看點中五竹這一角色的真實身份引起了許多觀眾的好奇在原著小說《慶余年》中
五竹是一位智能機器人是上個高科技文明留下的產物他不僅是動作敏捷的“超人”還是個智商爆表的“學霸”讓人羨慕極了!
而在現實生活中
也有許多功能強大的
人形或是非人形機器人正在不斷地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廣泛應用的非人形機器人
**機器人(Robot)是一種能夠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機器。**如今,機器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其中主要以非人形機器人為主,它們形態各異,可以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和任務。
例如,我國自主研發的海豚1號就能很好地勝任水上救人工作。其具有航速快、自扶正、易操作等特點,發現落水者后,救援人員可在岸上使用遙控器,操縱機器人快速駛向落水者并將其帶回。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非人形機器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大展身手:
移動機器人
理發機器人
泥瓦匠機器人
上下料機器人
打臺球機器人
寫字機器人
下棋機器人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非人形機器人是專為特定任務設計的,這限制了它們的通用性和適應性,功能較為單一,特別是在需要執行多種任務或在多種環境中工作的情況下,無法“身兼多職”。
當然這些缺點并不是絕對的,我們不能否認非人形機器人在特定應用場景下仍然可以提供巨大的價值和效率。但有了這么多種類型的非人形機器人,提供多樣化服務,為何現在還有許多人熱衷于研究設計人形機器人呢?
什么是人形機器人?
了解什么是人形機器人,要從**“具身智能”**這個概念說起。
目前,人工智能正在邁向通用智能的路上,大模型展示出滿足人類多種需求的交互能力。然而,這種交互仍局限于數字世界,它能夠回答問題、畫畫,卻不能幫助我們做家務或是蓋房子。我們想要和人工智能在真實物理世界中實現交互,就要讓人工智能擁有一個智能硬件載體,讓它們像人類一樣具備感知、思考和行動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要給人工智能這個聰明的“頭腦”裝上一副“身體”。而**人形機器人則是集各類核心尖端技術于一體的載體,是具身智能的代表產品。**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可以幫助人形機器人更準確地理解人類語言,聽懂人的指令,識別環境信息,并做出更合理的決策和行動。
△資料圖
例如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設計研發的Q系列人形機器人,當你對它說,從桌子上拿起一種淀粉含量最高的蔬菜,它能準確地從眾多蔬菜中挑選出土豆放進筐子。
為什么要設計成人形?
傳統機器人基本上是按照人編寫的程序完成特定任務,具有專屬性,也就是說一種機器人只能干一件事情。而人工智能驅動的人形機器人更加智能,能夠在多種場景中執行任務,極大地提高了通用性。
有人可能還有這樣一個疑惑,在滾輪比雙腿速度更快的情況下,我們為什么不給人工智能裝備上其他形態的肢體,而偏偏要做成人形?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人類如今所處的世界,已經被打造成了適合人類工作和生活的樣子,所有工具也都是為人類設計的。**滾輪的確比雙腿速度更快,但遇到臺階怎么辦呢?為了使用機器人,在所有臺階處都鋪設斜坡,這顯然不太可能。
所以當把機器人設計成人的樣子、擁有人的運動能力時,機器人能夠更好地適應更多樣化的環境、駕馭更多工具,從而具備強大的通用性。還可能涉及到心理因素,比如,人類天然對人形感到更親切。
人形機器人離我們遠嗎?
當前,人形機器人正處于從實驗室邁向產業化的關鍵節點,2024年有望成為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
由于較復雜的環境和多元化的人機交互需求,人形機器人在家庭和部分商業環境中還未能達到大規模商業化的水平。但在工業制造尤其是智能制造領域,人形機器人已具備較好的商業化基礎。
△資料圖
目前,我國多家人形機器人企業的產品已經開始小批量生產和交付,客戶主要是高??蒲袡C構、人工智能企業和智能制造企業,一些人形機器人已經在工業制造場景及商用服務場景實現商業化落地。
機器人技術的飛速發展
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期待在未來能夠應用到更廣泛的社會領域也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你遇到的、第一眼就覺得驚艷的機器人
來源: 福建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