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9日,陜西西安區域醫學檢驗中心核心實驗室普檢部收到某醫院的一例“高血壓五項(立位)”檢驗“腎素”的檢驗結果為“>1000.00μIU/mL”,超該項目參考區間上限20余倍,其余結果均無異常。這瞬間引起普檢部同事注意,立即按照標準操作程序進行復檢,復檢后結果依舊相同。隨即檢索該患者歷史檢驗記錄,在系統中找到了該患者于5月27日送檢的“高血壓五項(臥位)”,“腎素”結果為50.53μIU/mL。
雖然體位不同對“腎素”檢驗結果有影響,但結果能差20余倍?這引起了普檢部同事的思考,開始尋找原因所在。
在排除了儀器狀態、室內質控、人員操作等檢驗中影響因素后,有沒有可能是檢驗前影響因素導致?常見的影響腎素結果的檢驗前因素包括采集、運送、患者準備等。
01標本采集、運送環節:
“腎素(Renin)”,作為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腎小球旁器球旁細胞釋放的一種蛋白水解酶,在人體內以無活性的腎素原、有活性的腎素原、腎素等3種形式存在,其中后兩者具有腎素活性,但在2-8℃狀態下,無活性的腎素原會被冷激活轉化為腎素,從而使得檢測腎素結果假性升高,此情況也多為臨床檢驗中腎素假性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考慮到冷激活對腎素的影響,雖已確認采集及物流運輸均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執行,但為了排除該因素影響,普檢部同事及時聯系送檢單位在患者平靜狀態下重新采集同樣體位的標本,混勻后及時離心分離出血漿在-20℃下冷凍保存送檢。
5月31日,實驗室收到凍存標本后規范操作,上機復檢兩次結果與29日相同,均為>1000.00μIU/mL——排除“冷激活”對該結果的影響
02患者準備環節:
藥物對腎素檢驗結果的影響也極為關鍵,《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診斷治療的專家共識(2020版)》【1】中明確指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鈣離子拮抗劑(CCB)等類藥物均可使腎素結果假性升高,而對其他結果影響較小。
經與臨床溝通,該患者于5月26日以“高血壓”收治入院,27日醫囑口服“厄貝沙坦”(一種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抗高血壓藥),27日送檢標本為服藥前,29日與31日送檢標本均為服藥后。而專家共識中明確指出:此類藥物會大幅升高腎素檢測結果,導致結果假陽性;需停藥至少兩周才能進行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ARR)檢測。
最終,確定該患者“腎素”結果為藥物導致的假性升高。與臨床溝通后,醫生認可這一結論,并對西安區域醫學檢驗中心普檢部的專業水平給予稱贊。
此案例中也引發了檢驗人的思考:在臨床檢驗中,我們必須時刻關注“檢驗前患者服藥史”,從而避免因藥物干擾的檢驗結果對臨床診療帶來的影響。
根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2】顯示:“高血壓”已成為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排名首位,據統計截至2019年,全國管理在冊的高血壓患者約1.09億人,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較2009年增長29.28%,東、中、西部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差距逐漸減小;高血壓被管理人群的血壓控制率由2009年的50.88%上升至2019年的67.72%。但由于患者基數大,仍有大量高血壓患者未被管理。
西安區域醫學檢驗中心核心實驗室普檢部使用全自動化學發光分析儀可檢測腎素,血管緊張素Ⅱ,醛固酮,皮質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高血壓相關項目,可輔助診斷繼發性高血壓發病因素,從而輔助與指導臨床科學診療。
來源: 西安區域醫學檢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