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張一成文并攝影

鴨綠江發源于長白山南麓,流經吉、遼兩省,全長795公里,在丹東市東港江海分界線注入黃海,是中朝兩國的界河。

1905年7月,日本提出在鴨綠江上架設大橋,同步提出設計書和預算大綱。大橋為曲弦式鋼梁結構,總長944.2米,寬11米。共12孔,朝方每孔60.96米,中方每孔91.44米。為便于船舶航行,在中方第四孔架設旋轉式“開閉粱”,可旋轉90°,每次旋轉須20分鐘。

1909年8月大橋施工,使用中朝兩國民工共51萬人次,1911年10月竣工通車,為鴨綠江上第一橋。

1950年11月8日,大橋被美國空軍攔腰炸斷,朝方一側鋼梁落入水中,朝方三座橋墩被炸塌,至此大橋癱瘓。中方一側殘存的四孔,被稱為斷橋。

鴨綠江斷橋現為抗美援朝戰爭遺跡景觀,1993年對游客開放。

來源: 新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