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東莞市第八人民醫院(東莞市兒童醫院) 內鏡中心 姓名:陳玉秀
說到癌癥,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很多因素都可能會誘發癌癥出現,其中息肉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息肉就是在身體中多余生長的肉,也是一種贅生的肉,與癌癥的發病是息息相關的,無論是膀胱、子宮、膽囊還是胃腸、聲帶、鼻腔,都可能會生長息肉。其中,胃腸息肉是常見的類型之一,也是一種內鏡下的“隱秘殺手”,那么到底什么是胃腸息肉呢?接下來就給大家科普一些相關知識,希望為大家提供幫助。
什么是胃腸息肉?
顧名思義,胃腸息肉就是息肉生長在患者胃腸道部位的疾病,息肉的隱蔽性較強,其生長速度也較慢,不會將自己輕易地暴露出來。在胃腸道中,部分患者已經存在息肉,甚至息肉的體積已經處于較大水平,但患者仍然不會知曉,沒有任何癥狀,只是在健康體檢中發現。根據生長部位的不同,胃腸息肉也包括胃息肉、腸息肉等等,其中大腸息肉最為危險,生長得較為隱蔽,并且分布較多,患者平時并不會出現任何不適癥狀,但是大腸息肉可能會發生癌變,如果出現癌變,就會導致患者出現結腸癌,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嚴重損害。
胃腸息肉癌變的過程
在前文中提到,胃腸息肉與癌癥是息息相關的,存在一定惡變風險,那么胃腸息肉如何癌變的呢?在第一步,胃腸息肉屬于增生性息肉,此時體積較小;在第二步,胃腸息肉屬于腺瘤性息肉,根據其體積也可以分為大息肉和小息肉;在第三步,胃腸息肉屬于重度不典型增生,此時也可以將其稱之為癌前息肉,癌變的風險較高;在第四步,胃腸息肉已經成為腺瘤,此時已經屬于惡性;在第五步,胃腸息肉已經成為惡性腫瘤,就是我們所說的癌癥。其中,在前三步的胃腸息肉均屬于良性息肉,不會對身體造成嚴重損害,但是處于不斷發展過程中,從第四步開始,胃腸息肉已經屬于惡性,并逐漸發展為癌癥。
怎樣發現胃腸息肉?
想要診斷胃腸息肉,結腸鏡和胃鏡是最重要的方式。在腸鏡和胃鏡的幫助下,醫生能夠明顯觀察到患者的胃腸息肉,診斷更加精準、直觀,并且有安全、經濟等優勢,同時想要治療息肉,將其切除,也需要在內鏡的指導下進行。還有一種方式能夠發現胃腸息肉,那就是膠囊內鏡。雖然膠囊內鏡相比于普通內鏡,不會給患者帶來侵入的不適感,但價格比普通內鏡要昂貴很多,并且在膠囊內鏡觀察的情況下無法治療,仍然需要內鏡輔助治療。需要注意的是,超聲造影、CT、鋇劑灌腸也能發現一些息肉,但不推薦這些方式,仍然優先推薦內鏡檢查。
哪些胃腸息肉需要切除?
如果患者屬于胃息肉,但是其半徑在5毫米以下,可以使用活檢鉗切除,也可以暫時不切除,但注意定期復診;如果患者屬于半徑5毫米以上的息肉,則可以在胃鏡輔助下將其切除;如果患者屬于半徑1厘米以上的息肉,無論息肉屬于什么類型,都需要將其切除。如果患者屬于腸息肉,一般包括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兩個類型,其中腺瘤性息肉一定要切除,其癌變的風險較高,即使患者屬于炎性息肉,也建議將其切除,避免向腺瘤發展。
胃腸息肉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通常可以通過內鏡手術(內窺鏡下切除術)、微創手術或傳統開腹手術等方式進行處理。手術方法的選擇取決于息肉的大小、位置、數量、形狀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如果息肉較小且表現良好,一般可以采用內窺鏡下切除術進行治療。在手術前后的飲食方面,患者應當遵循醫生的建議,一般來說,手術前可能需要遵循清淡易消化的飲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手術后也需要注意飲食衛生,食用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保持消化系統健康,避免大魚大肉、油炸食物等。至于運動方面,適量的運動有助于促進身體康復,術后1周后可以逐漸增加運動量,可以選擇一些輕度的有氧運動,比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促進循環、增強免疫力以及心肺功能。
綜上,胃腸息肉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通常在早期并不會引起明顯的癥狀。然而如果息肉長時間存在胃腸道內,有一定的概率可能發生惡變成為癌癥。在大部分情況下,胃腸息肉是可以通過及時診斷和治療進行有效控制的。通過定期體檢、內窺鏡檢查等方式可以幫助早期發現息肉,及時進行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惡變的風險。
來源: 東莞市第八人民醫院(東莞市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