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州總是陰雨不斷
面對雨后積水
不少小伙伴都會選擇
“卷起褲腳、穿上洞洞鞋、蹚水而過”
然而這種行為是有一定風險的!
近年來,穿著洞洞鞋在乘電扶梯時不慎將腳卷入縫隙的新聞時有發生。
早在2008年,美國《小兒整形外科》雜志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過去的兩年里,76%的電梯事故與洞洞鞋有關,引發的傷情包括截指、骨折、皮膚脫落、挫裂創和神經損傷等。
(1)洞洞鞋鞋頭寬大
洞洞鞋鞋頭寬大,比正常的鞋子約寬20%,塑料厚,鞋面高,所以即使是站在正常位置,鞋頭距離兩個電梯臺階之間的鋸齒部位也比正常的鞋子近很多。
圖/上海楊浦
(2)軟質塑料
洞洞鞋柔軟易折,軟質塑料增加了洞洞鞋和電梯的接觸面,導致摩擦力較大,有一點點被卷入電梯中就很難拔出。
圖/央視財經頻道
多家公共場所都在扶梯上下口處張貼有“建議穿洞洞鞋的顧客勿乘坐扶梯”的類似提醒。
圖/微博 北京晚報
(3)防卷指南
①上扶梯時,避免與電梯縫隙靠得過近,站在扶梯踏板的中央;
②如果需要讓路,也注意保持和側邊擋板的距離;
③下扶梯的時候邁步下梯,不要站著被扶梯推出去。
不少洞洞鞋都打著“踩屎感”的廣告作為賣點,實則容易越走越累,還是一個巨大的安全隱患!
(1)足底缺乏支撐
不少洞洞鞋都以“踩屎感”作為賣點,但是過于柔軟的鞋底會導致足底缺乏支撐,不能給腳提供足夠的保護。
(2)增加足弓負擔
如果長期穿著這樣的軟底鞋行走,會加重足弓的負擔,越走越累不說,還會影響踝關節和足底肌肉的穩定性,從而導致崴腳。
圖/上海楊浦
(3)影響踝關節
特別是這兩年,洞洞鞋的款式不斷更新,增高洞洞鞋成為了爆款單品。雖然它顯高顯瘦,能拉長人的比例,但鞋底是弧度明顯的半球形,穿上會讓踝關節穩定性減弱,增加崴腳風險。
圖/上海洋浦
(4)如何選擇更安全的洞洞鞋?
①看材質:選擇軟硬適中的材質,尤其是邊緣要硬一點;
②看鞋底:厚度超過4厘米且弧度明顯的不建議選擇;
③看尺碼:上腳后最好和腳后跟有一厘米左右的縫隙;
④看足型:扁平足、足內翻或足外翻情況的人群不適合穿洞洞鞋,會加重足部問題。
道路積水不干凈,積水里的細菌、真菌和病毒都“虎視眈眈”,尋找新的去處。
如果這個時候我們的腳部皮膚有破損,又剛好毫無防備地穿著洞洞鞋出門,那就給了細菌、真菌和病毒一個入侵的機會,它們將從皮膚傷口進入皮下淋巴管,很容易導致以下這些疾病。
圖/小紅書 新居寶居家生活院
(1)丹毒和淋巴管炎
雨后蹚水,細菌容易從皮膚毛孔趁虛而入,鉆到淋巴管里,從而引發丹毒和淋巴管炎等。如腳上有破口,易出現這種情況。
圖/中國藥業
(2)間擦疹、腳足癬
因長時間在漬水中浸泡,皮膚的屏障功能遭到破壞,真菌和細菌便有機可乘,易引發間擦疹、腳足癬等皮膚病。
圖/廣州市皮膚病醫院
(3)抽筋、關節炎、風濕病
下雨天很多人會換上洞洞鞋出行,回到公司或家里后,便用涼水沖腳以保持干凈。但涼水洗腳,毛孔會驟然關閉阻塞,加上鍛煉后肌肉疲勞、緊張度增加,腿腳易抽筋,更可能誘發關節炎和風濕病等疾病。
圖/云南中醫
(4)注意事項
①別光腳:最好穿一雙棉襪,能吸汗、抗菌、防腳氣;
②勤泡腳:穿洞洞鞋在室外活動后,可以使用淡鹽水泡腳,有助于預防真菌感染。將約100克鹽加入3.8升溫水中,泡腳10-15分鐘;
③避開雨天穿:雨天最好穿帶后跟且無洞眼的鞋子,可防止泥水及潮氣進入鞋內,導致真菌感染;
④及時就醫:如果腳部發臭,懷疑為真菌感染所致,可用茶水泡腳10-15分鐘,將6個茶包加水煮沸,晾到溫熱時泡腳即可。若癥狀仍無改善,則應及時就醫。
近期雨水頻繁
即使不少廣州人都認為
“雨天和洞洞鞋絕配”
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本期內容到這里就結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實用的內容
趕緊關注我吧
來源: 廣東衛視、羊城晚報、上海楊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