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輔助生殖技術(ART)自從1978年第一次成功實施以來,就一直在不斷進步(見圖1),為無數家庭帶來了生育的希望。隨著科技的發展,從實驗室自動化到遺傳學的突破,每一項技術進步都在推動生殖醫學的邊界進一步擴展,為那些面臨生育挑戰、渴望成為父母的人們提供了新的希望以及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本文將揭秘這些關鍵技術新進展。
圖1.輔助生殖技術發展重要里程碑
一、實驗室自動化:提高效率與成功率
1.自動化精子挑選——提高受精率,減少人為錯誤
自動精子挑選技術是一種利用先進的圖像分析和計算機輔助技術來優化、從精子樣本中挑選出最有可能成功受精的精子的方法。這項技術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步驟的工作原理來實現:①圖形采集:首先,使用高分辨率的顯微鏡相機對精子樣本進行實時成像,捕捉精子的圖像。②圖像分析:接著,計算機軟件對捕獲的圖像進行分析,評估精子的形態特征,如頭部大小、形狀,尾部長度等,以及運動特性,比如運動速度和路徑直線性。③精子評分:根據分析結果,軟件會根據預設的標準給每個精子打分,評估其受精潛力。④精子挑選:最后,系統根據評分挑選出得分最高的精子,以供后續的人工授精或體外受精使用。自動精子挑選技術通過上述工作原理,顯著提高了受精率并減少了人為錯誤。通過精確評估精子的形態和運動特性,這種技術能夠挑選出最有可能成功受精的精子。
2.時差(Time-lapse)培養箱
Time-lapse培養箱技術是一種革命性的進步,它通過在整個胚胎發育過程中進行連續的圖像捕捉,為輔助生殖技術(ART)中的胚胎培養和監測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圖2)。這項技術不僅改變了胚胎監測的方式,還對提高體外受精(IVF)的成功率具有重要貢獻。傳統的胚胎監測方法需要定期將胚胎從培養箱中取出,以便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和評估。這種方法有兩個主要的缺點:一是每次取出胚胎都可能對其穩定的培養環境造成干擾,二是只能提供間歇性的數據,無法捕捉到胚胎發育過程中的連續變化。Time-lapse培養箱技術通過在培養箱內置高清攝像頭,能夠不間斷地自動拍攝胚胎發育的每一個階段,從而實現對胚胎發育過程的全面監測,而無需將胚胎從培養環境中取出。這樣,醫生和胚胎學家可以觀察到胚胎的每一次分裂和發育的關鍵時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詳細信息。
圖2. Time-lapse培養箱系統
3.微流控技術與生殖細胞冷凍
微流控技術在生殖醫學領域的應用,特別是在生殖細胞和胚胎冷凍(俗稱“冷凍保存”)方面,已經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這一技術通過精確控制液體在微小通道中的流動,能夠為生殖細胞提供更加穩定和均勻的處理環境,從而提高冷凍保存和解凍過程的成功率。微流控技術顯著提高了生殖細胞和胚胎冷凍保存的成功率。具體而言,這種技術可以:減少冷凍過程中細胞的損傷,提高細胞的存活率和后續的生育潛力。通過更加精細和均勻的處理,提高冷凍解凍周期的成功率,從而提高體外受精(IVF)等輔助生殖技術的整體成功率。減少對昂貴和稀有樣品的損失,尤其是在處理高價值的生殖細胞(如人類卵母細胞)時尤為重要。
二、醫療進步:簡化促排卵流程,減輕不孕癥夫婦負擔
輔助生殖技術(ART),尤其是體外受精(IVF)中的促排卵過程,正通過新藥物和治療方案的發展變得更簡單、負擔更輕。這些進步包括:①長效藥物減少注射:新一代長效促排卵藥物簡化了治療流程,減少了注射次數。②口服藥物選項:開發了口服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s)和芳香酶抑制劑,減少對注射的依賴。③個體化治療方案:通過精確評估和監測,醫生能夠為患者設計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減少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的風險,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④在家自我監測:先進的監測技術和遠程醫療平臺使患者能夠在家中進行部分治療過程的監測,減少醫院就診。這些創新不僅提高了治療的便利性和可接受性,還顯著降低了患者的身體和經濟負擔。隨著技術的進步,預計將有更多患者受益,體外受精等ART的成功率也將進一步提升。
三、生殖遺傳學突破:向健康生育邁進
生殖遺傳學的發展為輔助生殖提供了強大的工具,特別是全外顯子測序(WES)篩查技術的應用。這項技術能夠在早期階段檢測胚胎的遺傳病風險,包括那些由多個基因影響的疾病。通過為患者提供更多的信息,WES篩查幫助患者和醫生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從而提高了IVF成功率和生出健康寶寶的可能性。
四、倫理考量與未來挑戰、展望
科技在輔助生殖領域的進步帶來了新的倫理考量和未來挑戰,主要包括:①隱私保護:如何安全處理患者的個人和遺傳信息,防止未授權訪問或濫用。②遺傳信息使用:平衡遺傳病預防的好處與潛在的滑坡效應(如設計嬰兒和基因歧視),以及確定胚胎篩選中“可接受”的干預范圍。③公平性及可及性:確保輔助生殖技術對所有人群的公平可及,避免加劇社會不平等。
總之,科技進步在為輔助生殖領域帶來巨大益處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復雜的倫理問題和挑戰。這要求科學家、醫生、倫理學家、政策制定者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以確保科技的發展能夠在尊重人類尊嚴和倫理原則的基礎上,為人類的健康和福祉做出貢獻。
輔助生殖技術的未來將是一個多學科、高度集成和個體化的時代。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未來的輔助生殖治療將更加安全、有效和個體化,為廣大不孕不育患者提供更多的希望和可能。然而,這些技術的發展也伴隨著倫理和法律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確保科技進步能夠惠及人類,而不是造成新的社會問題。
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期待輔助生殖領域將迎來更多令人興奮的突破。未來,科技孕育夢想,每一對夫婦都可以期待獲得為他們量身定制的治療方案,使夢想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
Vitaly A Kushnir,Gary D Smith,Eli Y Adashi.The Future of IVF: The New Normal in Human Reproduction. Reprod Sci, 2022, 29(3):849-856. =======================================================================================================================================
-
Simon F, Anna-Katerina H, Berenike P, et al. Breakthroughs and challenges of modern developmental biology and reproductive medicine. Int J Dev Biol, 2019, 65(3-4-5): 77-82. ===============================================================================================================================================================================
-
Jae B Y, Christoper MC, Yihe W, et al. Machine learning for sperm selection. Nat Rev Urol, 2021, 18(7): 387-403. ===================================================================================================================
-
Vidas R, Agne P T, Kristina S, et al. Towards the automation of early-stage human embryo development detection. Biomed Eng Online, 2019, 18(1): 120. =======================================================================================================================================================
-
Gary D S, Shuichi T. Application of microfluidic technologies to human assisted reproduction. Mol Hum Reprod, 2017, 23(4): 257-268. ======================================================================================================================================
來源: 科普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