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見過一片片紅色的海水或是夜晚淡藍色的海浪,看似美麗的海水背后其實隱藏著大海的呼救,也是它發出的生態警告!它們就是“赤潮”現象。
赤潮是指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微藻、原生動物或細菌在短時間內發生大量增殖或高密度聚集,進而引起水體變色并導致海洋生態系統結構失衡與功能破壞的生態異?,F象。雖名為“赤潮”,但海水的顏色并非總是紅色,也可能是黃色、綠色、棕色等。根據相關赤潮物種統計, 共341個赤潮物種, 既包括有毒赤潮物種,也包括無毒赤潮物種。在這 341個赤潮物種中,大部分(215 種)在中國海域也得到鑒定, 其中 76 個物種在所有主要海域都得到鑒定。其中包括在我國廣泛海域引發赤潮事件的原因種夜光藻、東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條藻[1] 。
我國最早的赤潮記錄是1933年發生在浙江沿海的骨條藻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赤潮(周名江等, 2006)[2]。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夜光藻已成為我國最常見的赤潮藻種之一,幾乎涉及了我國所有的沿海海域,浙江、遼寧、山東是夜光藻赤潮暴發面積最大的 3 個省份 [3] 。
夜光藻是海洋赤潮的主要發生藻,常分布于富營養化的海區,在溫度、 鹽度、風力、潮汐等多種因素影響下,會大規模地在海岸邊聚集。夜光藻的細胞質中含有大量的發光顆?!獢M脂蛋白,當受到潮汐或海浪拍打等刺激時,會呈現淺藍色的熒光,形成“藍眼淚”“熒光?!爆F象,吸引了大量游客。然而,這一現象本質上是海洋發出的一種生態警告,當夜光藻細胞密度達到或高于基準值(3×103/L)時,即為夜光藻赤潮。雖然夜光藻本身不分泌生物毒素,但其爆發性增殖或高密度聚集會造成海水變質、水體缺氧,使得魚、蝦、蟹、貝類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對海水養殖業造成巨大損失,并對濱海旅游業造成一定的影響,還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破壞[4]。
赤潮的危害有以下:
一、 破壞海洋生態平衡:赤潮的發生破壞了海洋的正常生態結構,破壞了海洋中的正常生產過程,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存。
二、影響人類健康:
1,赤潮水域分布大量的赤潮生物分泌液和殘骸,人體接觸后可能會引起皮膚不適,揮發性毒素還會對眼睛和呼吸道產生影響。
2,毒素通過食物鏈的傳遞而作用,人類食用含有毒素的海產品可能造成中毒甚至死亡。
3,赤潮生物被細菌分解,會使海水腥臭,水體惡化,海域質量下降,不利人體健康。
三、影響海洋生物:
1,赤潮生物分泌的粘液會粘在魚、蝦、貝等生物的鰓上,妨礙呼吸,導致窒息死亡。
2,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攝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
3,赤潮后期,引起赤潮發生的生物大量死亡,在細菌分解的作用下,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可造成環境嚴重缺氧或者產生硫化等有害物質,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赤潮在高強度人類活動脅迫和全球變化加速的大背景下迅速呈現遍布全球的態勢,已經演變成為一類嚴重制約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破壞近海生態環境的日益頻發的生態環境災害。所以,再一次面對赤潮的時候,你還會驚嘆它的美麗嗎?
參 考 文 獻
[1] 陳楠生,張夢佳,劉淑雅等.中國海域赤潮物種多樣性[J].海洋與湖沼,2023, 54(3): 602-610.
[2] 陳楠生,丁翔翔,崔宗梅.山東近海赤潮物種多樣性研究進展[J].海洋 與湖沼.2023,54(5):1259-1260.
[3] LI X D,LU W J,JIANG F,et al.The dinoflagellate Noctiluca scintillans in China:a review of its distributionand role in harmful algal blooms[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23,194(Pt B):115415.
[4] 丁依婷,伍長南等.夜光藻赤潮發生視角下平潭島近岸海域生態安全與旅游經濟協同發展評價研究[J].海洋通報.2023,4(4): 419-428.
來源: 大連圣亞海洋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