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公子欣
日本人習慣吃小魚,包括銀魚、大西洋毛鱗魚、小香魚和小干沙丁魚等。重要的是,他們通常的做法是吃整條小魚,包括魚頭、骨骼和器官。
近日,日本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吃整條小魚與降低全因和癌癥死亡風險有關。該研究強調了習慣性吃小魚的潛在延年益壽的好處。研究結果發表在《公共衛生營養》雜志上。
小魚是微量營養素的重要來源之一,如鈣、鎂和維生素A和D,當與骨骼和內臟一起食用時,這些營養素通過其抗高血壓、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和抗腫瘤的作用,有助于預防非傳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癌癥。魚的骨骼、眼睛和內臟是大多數微量營養素的儲存庫,包括鈣和維生素A。與經常丟棄骨頭和器官的大魚不同,小魚具有獨特的優勢,因為它們可以作為一個整體食用。
“之前的研究已經揭示了魚類攝入對健康的保護作用,但很少有研究關注攝入小魚對健康結果的影響,”日本名古屋大學醫學研究生院首席研究員Kasahara博士說,“我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因為我從小就有吃小魚的習慣,現在也給我的孩子們吃。”
研究小組調查了日本人攝入小魚與死亡風險之間的關系。該研究包括日本全國范圍內年齡在35至69歲之間的80802名參與者(34555名男性和46247名女性)。
在基線時用問卷對參與者攝入小魚的頻率進行評估,隨后研究人員進行了平均9年的跟蹤調查。在隨訪期間,研究對象中有2482人死亡,其中約60%與癌癥有關。
這項研究最引人注目的發現之一是,習慣吃小魚的女性的全因死亡率和癌癥死亡率顯著降低。與很少吃小魚的女性相比,每月吃1-3次、每周吃1-2次或每周吃3次或更多小魚的女性,全因死亡風險分別是0.68、0.72和0.69倍,癌癥死亡風險分別是0.72、0.71和0.64倍。
在控制了可能影響死亡風險的因素后,如參與者的年齡、吸煙和飲酒習慣、身體質量指數以及各種營養和食物的攝入量后,研究人員發現,研究中經常吃小魚的女性死于任何原因的可能性都較小。這些發現表明,將小魚納入日常飲食可能是降低女性死亡風險的一種簡單而有效的策略。
男性的全因和癌癥死亡風險的趨勢與女性相似,盡管在統計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在男性中缺乏顯著性的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員認為,男性受試者數量有限或研究中未測量的其他因素,如小魚的份量,也可能有影響。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導致癌癥死亡率的癌癥類型在兩性之間的差異可能與性別特異性關聯有關。
根據小魚的攝入頻率,按性別分列的全因、癌癥、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死亡率的多變量校正HR(95%CI)
Kasahara博士認為,“雖然我們的研究結果只針對日本人,但對其他國家的人來說也很重要。”
事實上,以前的研究強調,價格實惠的小魚是一種潛在的重要營養來源,特別是在營養嚴重缺乏的發展中國家。這項研究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包括吃小魚在內的飲食習慣對健康有益。
Kasahara博士解釋道:小魚對每個人來說都很容易吃到,而且可以整條吃掉。小魚特有的營養物質和生理活性物質有助于保持身體健康。小魚的攝入量與女性死亡風險之間的反比關系強調了這些營養豐富的食物在人們飲食中的重要性。
研究人員指出,吃小魚的習慣通常是在沿海或海洋國家,然而,在任何地方攝入小魚都可能是延長壽命的一種方式,還需要進一步的證據來闡明攝入小魚在死亡風險中的潛在作用。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或版權方),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來源: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