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每個人都有,從小到大,從幼到老,伴隨我們一生。流涕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生理現象,實則隱藏著許多關于我們身體健康的秘密。每當我們的鼻子不自覺地流淌出這些黏糊糊的液體時,各種顏色,各種形狀的鼻涕其實在向我們傳遞著身體內部的信息。

在了解鼻涕的性狀前,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鼻涕是如何形成的。我們的鼻腔內覆蓋了一層鼻粘膜,黏膜上分布有許多粘液腺、漿液腺以及杯狀細胞,可以分泌大量分泌物,包括水、粘蛋白、粘多糖、鹽分以及溶菌酶等,這些成分共同構成了鼻涕。鼻粘膜上還有大量的柱狀纖毛細胞,每個細胞表面大約有250至300根纖毛。這些纖毛不斷有序運動,像掃帚一樣將鼻涕往一個方向“掃”,在鼻黏膜表面形成了一條“粘液毯”。這條“粘液毯”不僅能夠保持鼻腔的濕潤,還能有效地吸附并清除空氣中的塵埃、細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質。鼻涕看似不起眼,卻像是一臺高效的空氣凈化器,時刻保護著我們的呼吸系統。

鼻涕如此重要,時刻呵護鼻腔的健康,所以當它的顏色、質地或量出現異常時,可能就是身體在向我們發出警報了。

生活中,最常見的是清水樣鼻涕。當然,正常情況下,鼻涕就應該是清水樣的,清澈透明。然而,清水樣鼻涕也常見于感冒初期或者過敏性鼻炎。那如何區分這種情況是正常的還是病理性的呢?主要還是看鼻涕的量以及持續的時間。所謂清水樣鼻涕,其主要成分是水及各種分泌的蛋白質,但水的比例較大,各種溶質的密度較低,所以看上去像清水一樣透明。有的朋友會說,我從來不流鼻涕,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正常人的鼻粘膜每天都會分泌大約一升左右的鼻涕,這種鼻涕就是清水樣鼻涕,以水為主,其中大部分用于濕潤鼻腔吸入的干燥空氣,少部分用于形成并維持鼻黏膜表面的粘液毯。所以,我們雖然分泌了大量的鼻涕,卻并不會經常感覺到它流出來。而感冒初期的清水樣涕,持續時間并不長,一般一兩天就會逐漸變為膿涕。而過敏性鼻炎一般表現為發作性的流大量清水涕,同時伴有打噴嚏、鼻塞等癥狀,且反復發作。所以,雖然都是清水涕,通過時間、流量以及伴隨癥狀,也可以輕松鑒別。

其次,有時候我們也會碰到黃色或者綠色的鼻涕,且非常粘稠,伴有腥臭味。當出現黃色鼻涕時,多代表感染,且多為各種細菌感染。這種黃色鼻涕更像是一場戰斗的遺跡,面對細菌等侵略者時,免疫系統釋放出大量白細胞,在與病原微生物戰斗后,最終同歸于盡,雙方的“遺體”最終染黃了鼻涕。同時,如果膿鼻涕呈現為綠色時,可能預示著對手是強大的綠膿桿菌,這種感染往往更為嚴重,各種白細胞大量死亡,讓鼻涕變得粘稠發綠。當出現黃綠膿涕時,即預示著感染,可能是感冒加重了,也可能是鼻竇炎持續發作,總之,最好進一步考慮進行抗感染治療。

除了以上這些顏色外,臨床上還常見紅色鼻涕,其實也就是血性鼻涕。除了鼻出血以外,大多數少量出血的血性鼻涕都是淡紅色的,如同在一汪清水中混入了一抹紅。當出現血性鼻涕時,毋庸置疑,鼻腔的某個地方有出血。出血點可能是黏膜的破損,血管的破裂,也可能是各種腫瘤引起。除了顏色以外,不同血性涕的流出方式,也與疾病種類相關。比如經常用力擤鼻涕擤出來的,多為鼻腔前端鼻黏膜損傷引起的,不必過于擔心。而時常出現回縮涕帶血,則可能與鼻咽部病變相關。不管如何,當出現血性鼻涕時,一定要高度警惕,及時去醫院檢查,必要時做個鼻內鏡檢查,以排除鼻咽癌等惡性疾病的可能性。

鼻涕的這些變化,更像是身體的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的健康狀況。當我們發現自己的鼻涕出現異常時,及時找耳鼻咽喉科醫生看看,聽聽專科醫生是怎么說的。

注:文中所有圖片為本人利用AI技術創作,版權所有。

來源: 海上五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