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部縣地圖-截自百度地圖,方位是上西下東、左南右北)

初到迭部的一周之內有4天是夜間下雨,早上雨停,然后中午云開日現,一日之內體驗了豐富的天氣現象。如此神奇的體驗跟迭部縣的地形特點是密不可分的。

迭部縣城是典型的河谷地形,縣城南北兩側山巒疊嶂,白龍江自西向東穿城而過,是典型的“山谷風“氣候。

山谷風效應

山谷風是出現于山地及其周邊地區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風。按其三維模型,山谷風在近地面擁有4個局地環流組分,即日間由山谷向山坡運動的上坡風和由周圍地區沿山谷匯入山地的谷風;以及在夜間由山坡向山谷運動的下坡風和由山地向周邊地區運動的山風。
山谷風的成因主要為晝夜交替過程中山坡-山谷和山地-平原間的氣溫差。氣溫差帶來了近地面大氣的密度和氣壓差,氣壓梯度力推動氣流由高壓(低溫)區域向低壓(高溫)區域運動。此外夜間下坡風和山風的運動也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影響。
(山谷風概述圖,圖片來自百度)

河谷多夜雨的原因

迭部屬于河谷盆地,為群山所環抱,地形閉塞,氣流不暢,且終年空氣均較潮濕,云多霧重。

白天:云頂受較多的太陽輻射,溫度較高,云底溫度相對較低,大氣層結穩定,不利于對流發展。


夜間:云層上部迅速變冷,云層底部則由于逆輻射導致溫度較高,大氣層結變得不穩定,容易形成對流;再加上山風效應,對流可能進一步加強,形成夜雨。

整個過程可以這樣去解釋:河谷中的空氣,水汽含量大;進入夜間,河谷邊上的山坡,海拔相對高,地勢較開闊,熱量散失快,冷卻快。其降溫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氣更快,所以氣溫低,空氣收縮下沉,形成局部高密度冷氣團;然后冷氣團就沿坡地向下流入谷底,因冷氣團性質都比較重,所以沉積在谷底,迫使谷底暖濕空氣抬升。而暖濕空氣在抬升的過程中,氣溫越來越低,遇冷凝結,形成降雨。

另外,三國演義中“火燒上方谷”天降大雨也是“山谷風”效應的體現。上方谷,今陜西省眉縣,位于渭河河谷。“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就是告訴我們一定要遵守自然規律,順勢而為!

來源: 部分內容來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