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眼的發生與發展主要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常見的環境因素包括戶外活動,用眼衛生如讀寫習慣、用眼距離、采光照明、電子產品使用,以及膳食營養和睡眠等。先天遺傳因素不可改變,但環境中的不利因素是可以避免和控制的,近視防控是一個多方面的努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近視防控措施
一、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不在走路時、躺臥時、晃動的車廂內,以及光線暗弱或陽光直射等情況下看書、寫字或使用電子產品。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牢記“一拳一尺一寸”;讀寫連續用眼40分鐘左右要休息10分鐘。認真規范做好眼保健操。
二、合理使用電子產品。盡量減少非學習目的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和頻次,非學習目的使用電子產品每次不超過15分鐘。使用電子設備學習盡可能選擇大屏幕,優先順序為投影儀、電視、電腦、平板電腦、手機,并保持適當距離;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稍用力閉眼、睜眼,上下左右轉動眼球,放松眼睛;看屏幕20分鐘后,應抬頭眺望6米外遠處20秒以上,看屏幕30~40分鐘后,應休息遠眺放松10分鐘。
三、創造有益于眼健康的學習環境。學習桌椅高度適當,保證學習環境的采光照明。
四、多參加戶外活動。每天至少進行2小時的戶外活動,這有助于刺激視網膜釋放多巴胺,延緩近視的發展。戶外活動不僅限于體育運動,任何形式的戶外活動都有助于眼睛的健康。
五、保證睡眠和營養。營養均衡,注意補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A、C、E等食物,如胡蘿卜、菠菜和魚類等。避免高糖飲食,因為過多的糖分攝入可能加劇近視的風險;良好的睡眠習慣對眼睛的健康至關重要。確保每晚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根據年齡不同,小學生需要至少10小時的睡眠,初中生至少9小時,高中生至少8小時。
六、關注視力異常跡象。如有看不清黑板、眼睛經常干澀、經常揉眼等情況,應及時告知家長和老師,盡早到專業機構檢查。
七、定期檢查視力。建議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視力檢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矯正,防止近視進一步加深。
通過這些措施的綜合應用,可以有效地幫助控制或延緩近視的發展,保護兒童和青少年的眼睛健康。
來源: 健康科普大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