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約71%,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它對全球氣候調節、碳循環、氧氣生產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都至關重要。然而,過度捕撈、污染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正嚴重威脅著海洋健康。
聯合國自2008年起將每年的6月8日設為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世界海洋日”的確立,為國際社會應對海洋挑戰搭建了平臺,也為在中國進一步宣傳海洋的重要性、提高公眾海洋意識提供了新的機會。每年世界海洋日都是不同的,今年的主題是“新深度喚醒”(Awaken New Depths),旨在讓我們喚醒對海洋的理解、同情、合作和承諾的新深度。
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對于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集中龐大的鯨類是重要的海洋生物之一,它們的存在為生物多樣性增添了無限的光芒!本次我們就走進一場深海的神秘葬禮-鯨落。
鯨在臨近死亡的時候,會悄悄找一片生物貧乏的海域,然后靜靜地、孤獨地等待最后時刻的來臨。而后,它那龐大的身軀便沉向漆黑的海底,以鯨落的形式回饋養育它的大海,也以這樣一種形式“重生”。
生于海、死于海、反哺海,鯨落是一種詩意而悲壯的存在。
鯨落是個統稱,鯨的尸體、尸體墜落的過程,以及形成的海洋生態系統等統稱為鯨落。如果把深海海底比作荒漠,與深海熱液、冷泉一樣,鯨落如同荒漠中的“綠洲”,也好似一個“移動中轉站”,為海底生物提供補給。
其中鯨的尸體分解要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移動清道夫階段,也就是鯊魚和螃蟹等食腐動物清除鯨的軟組織;
第二階段
機會主義者階段,如蝸牛和蠕蟲等異養動物在鯨落周圍的沉積物中定居下來,吃鯊魚、螃蟹等食腐動物吃剩的“魚骨肉”;
第三階段
化能自養階段,鯨骨腐爛時產生硫化氫,某些細菌可以直接從硫中獲取能量,而較大的生物則依賴于生活在它們體內的減硫細菌。
鯨落會對深海的生態平衡產生重要影響。在鯨落形成的初期,大量的營養物質會導致某些物種的快速增長,可能會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態系統會逐漸恢復平衡。值得一提的是,鯨落是科學家研究深海生態系統的寶貴窗口。通過研究鯨落的過程和影響,可以了解深海生態系統的運作機制和生物多樣性。
跟隨今年的世界海洋日主題“新深度喚醒”(Awaken New Depths),讓我們喚醒對海洋的理解、同情、合作和承諾的新深度,一起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活中從自我做起保護海洋,如:
1,不用含磷洗衣粉
2,減少費油沖入下水道,將剩油用紙吸去后再洗
3,生活污水采用沉淀后適當處理
4,不隨手把垃圾丟棄到海里或海邊
5,不隨手把過期藥物等化學用品沖入下水道
來源: 大連圣亞海洋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