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以“傳統智慧,世代傳承”為主題的科普教育活動走進西吉縣龍王壩科技館,活動依托《榫卯的魅力》展覽資源,通過開展一系列具有創新及趣味性的科技體驗活動,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興趣,也讓他們對榫卯和竹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本次科普教育活動共有100名學生參與,活動內容包括《木構復興—解密故宮榫卯》、《指尖世界—非遺竹編》以及《核彈功勛:林俊德》。在“木構復興—解密故宮榫卯”活動中,學生們深入了解故宮的榫卯結構,學習其基本構造組成和原理,并讓其親自動手制作故宮模型。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了解了榫卯這種構件連接方式不但可以承受較大的荷載,而且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使得古建筑能夠保存很長時間。

“指尖世界—非遺竹編”活動中,老師對竹編技藝的基本特點和分類進行介紹,揭示非遺竹編技藝的歷史淵源、技藝特點和文化內涵。同學們通過竹編小制作,親身感受竹編作品所蘊含的傳統美學與工藝精神,從而提高對傳統手工藝品的鑒賞水平,增強對傳統文化遺產的尊重和保護意識。

在“核彈功勛:林俊德”科學家精神科普活動中,學生們聆聽核彈功勛林俊德的故事,了解其在中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學習他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科學家精神。本次活動不僅提高了同學們對科學的認識和興趣,還激發了大家投身科學研究的熱情。對于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推動社會科技進步具有深遠的意義。

本次活動不僅加深了同學們對傳統文化和工藝的認識,更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同時科學家精神科普活動也有助于塑造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來源: 科創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