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親切地稱四合院

為“四合房”,

合院遮風避雨,藏風聚氣,

中國人久居其間,

塑造出世代相傳的家庭理念

——家和萬事興。

敞亮的院子,

寬敞的正屋,

秀麗的垂花門,

和靈巧的廂房組成的

一方精美天地中,

北京人幾百年來的日常生活,

散發著經久不息的魅力。

按順序點擊下方圖片

帶您了解四合院

↓↓↓

自元代以來,

無論是風云人物、文人學士,

還是王公大臣、富商巨賈,

都曾或長或短地

住在北京四合院中。

了解了四合院的結構后,

不如和小布一起,

到這些王府遺存、名人故居

和博物館里,

回望這些院落、這座城市,

和這個國家過往的

歷史變遷。

恭王府

歷史上,北京私家園林建筑

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府花園

和一些達官貴人的花園,

保存至今的恭王府花園醇王府花園可園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雍和宮

在北京的寺院中,雍和宮獨具特色。

與一般寺廟不同,

這里的建筑格局

仍然保留了王府的規制。

除萬福閣外,

在雍和宮長約400米的中軸線上

還依次排列著七進院落。

東四胡同博物館

東四往南,穿過幾條胡同,

拐進一條僻靜的小街,

即“內務部街”。

雖說叫街,

其實不過是一條胡同,

胡同的原名叫“勾欄胡同”,

后來因為清朝將內務部設在這里,

人們改稱其為“內務部街”。

宣南文化博物館

今天的北京城內,

古老的四合院藏于深巷之中,

尋尋覓覓,

找到可以親身進入的幾處,

總會令人欣喜,

院內老北京的舊日情懷尚有余溫,

似乎觸手可及。

魯迅故居

步入魯迅博物館寬敞的大門,

穿過橫跨東西的藤蘿架,

左邊有一個漢白玉石拱形圓門,

圓門的橫額上寫著

“宮門口西三條舊址”

幾個端莊秀麗的鎏金楷書。

走進拱門,前行數步,

會見到一個小小的黑色雙扇院門,

這就是魯迅故居。

老舍故居

老舍一生住過很多地方,

很多城市都建有老舍紀念館,

在北京老舍故居基礎上

布置的老舍紀念館

無疑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處。

從某種意義上說,

這里已經成為北京的文化符號。

北京是一座臥虎藏龍的城市,曾經居住在舊院中的人物,曾經發生在古宅里的歷史事件,至今仍深刻影響著這座城市,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走進那些充滿故事的宅邸、 院落,所感知的歷史分量和文化內涵截然不同于閱讀書籍時所得,也能讓更多的人更為直觀地了解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也許,這正是北京大力推動城市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所在。

來源: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