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廈門醫學院附屬海滄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田洪居,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呂鷺萍,康復醫學科主管康復治療師黃紹玲做客直播間,科普ICU重癥早期康復相關知識,通過醫生直觀的講解和許多案例故事,打破了大家對神秘ICU的恐懼感。

**哪些患者會被收治到ICU?他們會經歷什么?**ICU收治什么樣的患者?

**呂鷺萍:****第一類是手術患者,**包括手術前后存在生命危險的患者;復雜困難的大手術后需要嚴密監護的患者;患者在手術期間發生過威脅生命的情況;術后蘇醒困難或者呼吸不好的患者等等。**第二類是非手術患者,**包括嚴重感染、重癥胰腺炎、急性中毒的患者;需要呼吸儀器支持的患者;昏迷患者;大量出血經歷止血治療后的患者;患者原有慢性疾病急性加重且威脅到生命等等。

**ICU的患者都很痛苦嗎?****呂鷺萍:**大家對ICU的印象可能是患者身上有各種各樣的管子,帶著監護儀、呼吸機、透析機等很多的機器,時不時需要吸痰、打針啊,看起來感覺會很痛苦。**實際上我們會使用一些鎮靜止痛的藥物,讓ICU患者充分得到休息,看起來像是睡著了,**等到病情好轉,我們會把患者身上的管子逐個拔掉,同時也逐漸把鎮靜止痛藥物慢慢撤掉,這樣患者就不會感受到不舒服,病情也會恢復得更快。

**重癥早期康復對ICU患者有什么意義?**重癥早期康復是什么?如何理解?

**黃紹玲:**重癥康復是重癥監護環境下的多學科團隊協作治療,不僅限于簡單的“重癥”與“康復”疊加。它提供24小時醫療監測與床旁康復訓練,預防并發癥,改善功能,縮短治療時間,降低致殘率。

比如說我們在給患者訓練,一般要有1-2個護士、1-2個治療師、一個主管醫生,團隊包括重癥醫師、專科醫師、康復醫師、治療師、營養師、護理等,共同評估介入時機、利弊,以及用藥、營養、康復訓練中的生命體征觀測等,確保患者安全、有效康復。

**為什么ICU患者要做重癥早期康復?****黃紹玲:****其實重癥康復不僅關注疾病治愈,更強調讓患者盡可能地恢復接近生病前的功能水平,而恢復患者的行走能力,其對內臟功能的運轉至關重要。**一旦臥床,肺部擴張受抑制,重力對身體的壓力感受器發生改變,血流動力學改變,48小時就會出現體位性低血壓,還會導致心臟泵血能力減弱、肺功能下降、胃腸蠕動受抑制等問題,并可能引發ICU獲得性虛弱。因此,重癥康復的一個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在確保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的前提下盡早恢復坐、站、走的能力。對于心功能不全或腦損傷患者,需根據個體情況制定合適的康復計劃,逐步增加運動量,以促進功能恢復和重建。

**高齡患者經過ICU早期康復后轉到普通病房,后續生活質量如何?****呂鷺萍:****早期重癥康復對患者的幫助是很顯著的,**在轉到普通病房之前,我們的目標至少是要能讓患者坐起來,實現生活部分自理,有些患者甚至可以扶著助行器站起來,走幾步。轉到普通病房,甚至患者出院回家以后,我們也會對患者家屬進行康復指導。很多患者能自己走著過來給我們送錦旗,有的患者能自己給我們寫感謝信,這是我們最有成就感的事。

直播間網友紛紛在線求診 專家耐心解惑
互動環節十分熱烈,眾多觀眾紛紛向廈門醫學院附屬海滄醫院的三位專家提問。

做了胰腺腫瘤切除,之后又進到ICU,是不是手術不順利呢?

**田洪居:**胰腺腫瘤手術是比較大的手術,**而做完手術以后,胰腺或多或少存在損傷,容易導致胰酶釋放侵害周圍器官,在ICU中采取綜合性治療,確保患者安全度過圍手術期。**所以外科大夫做完大手術將病人轉到ICU,可以規避大手術創傷帶來的風險。

**肝硬化晚期必須就要進ICU嗎?**網友榴蓮問其父親肝硬化晚期,主治醫生建議進ICU,但是身邊很多朋友建議不要進。家里經濟條件有限,現在非常糾結。

**田洪居:**您說的晚期肝硬化的情況,應該是處于肝衰竭狀態,醫生建議進入ICU,可能是因為肝衰竭需要接受血漿置換,也就是人工肝治療以及其他器官功能支持,在支持期間創造條件做肝移植手術;還有就是看看有沒有恢復的機會,這些都需要管床醫師去具體評估。

開卡丁車撞到了防護欄導致大網膜破裂,為什么要進ICU?
**呂鷺萍:**疾病有輕重之分,在不同人身上可能表現出不同的嚴重程度。同樣,某些意外傷害,如安全帶防護不當導致的內臟損傷,也可能極其嚴重。對于這類嚴重的損傷,早期救治至關重要,可以顯著減少損傷程度。

**田洪居補充說,****大網膜里面血管動脈很豐富,若把大網膜給震傷,血管、腸管都有可能破裂,**如果未得到及時治療,會導致嚴重后果,如出血性休克等隨時危及生命安全。這時就需要在ICU接受嚴密監護和綜合治療,甚至及時手術介入挽回生命。

**如何讓重癥患者有機會重新坐起來、站起來、走起來?****黃紹玲:****其實重癥康復不僅關注疾病治愈,更強調恢復患者的行走能力,其對內臟功能至關重要。**長期臥床會導致心臟負荷減少、肺功能下降、胃腸蠕動受抑制等問題,并可能引發ICU獲得性虛弱。因此,重癥康復的重要任務是確保患者盡早恢復坐、站、走的能力。對于心功能不全或腦損傷患者,需根據個體情況制定合適的康復計劃,逐步增加運動量,以促進功能恢復和重建。

主播陳香:

ICU,是個神秘又危險的地方,每天上演著驚心動魄、爭分奪秒的搶救。很多人說這里是生命的終點,我卻覺得ICU是終點也是起點。少數人從這里離開,人生就此散場,而大部分人從這里獲得新生,重新思考人生,審視自我,守護健康。

田醫生在直播間與大家分享,為什么會彈性的管控家屬探視時間。搶救時,家屬是最焦慮糾結的,看到親人躺在病床上全身插滿管,難免傷心流淚,給患者帶來負面影響。但當患者醒來時,最希望的是親人能在身邊,這時候我們應該盡可能的滿足。家人的慰籍能帶給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

在黃醫生的工作生涯中,有位總是帶著笑容出現在ICU的女生,給予她深刻的印象。她每次來探望爸爸都會帶來不一樣的驚喜,一段家人的微信語音,小女兒參加唱歌比賽得了冠軍的好消息,總是給爸爸正面積極的反饋。在滿是儀器的病房中同樣也有很多溫馨的時刻。從九死一生,到現在的九生一死。有重癥康復的加持讓患者更快更好的“走”出ICU。

ICU不是生命的最后一站,而是給生命希望的地方。

來源: 福建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