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考試季,網絡上就會涌現關于“聰明藥”的流言,說是吃了“聰明藥”,可以不累不困,記憶力飆升,還能變聰明。不少家長和學生信以為真,花高價購買“聰明藥”,希望吃完能夠改善學習狀態,提高學習成績。

真的有這種好事嗎?可為什么我們難以從正規渠道購買呢?國家為啥不給青少年統一配發,全面提升中華民族下一代的智力水平呢?要榕哥說凡是進嘴的東西,都該從正規渠道獲取。

先看看這些所謂的“聰明藥”到底是啥吧,主要是3種藥物,阿德拉、利他林和莫達非尼,它們都屬于中樞神經興奮劑。其中,阿德拉和利他林主要用于治療多動癥也就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和嗜睡癥,莫達非尼主要用于治療嗜睡癥,可以促進覺醒。正常意義的覺醒啊,別瞎引申。

但這三種藥都具有成癮性,容易產生身體依賴和心理依賴,只能嚴格對癥遵醫囑使用,濫用那就等同于吸毒。它們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精神類管制藥品。沒有精神科醫生開具的處方,是不能購買的。

這里面最危險的要數阿德拉,其有效成分是安非他明,也就是苯丙胺。耳熟吧,如果苯丙胺多出一個甲基,變成甲基苯丙胺,那就是冰毒啊。苯丙胺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顯著的興奮作用,會對大腦產生不可逆轉的損傷;成癮性很高,大量服用的效果和冰毒是類似的,而且短期服用就有明顯的副作用,表現為嚴重的抑郁傾向。

而利他林,主要成分是派醋甲酯,在結構和藥理上與苯丙胺類似。只是,派醋甲酯的效力遠低于后者。但它依然會產生許多不良反應,包括失眠、焦慮、頭痛、厭食、心動過速、高血壓等。久服也會出現依賴性,斷藥后則會出現注意力渙散、抑郁、躁狂等癥狀。

至于莫達非尼我國批準將其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引起嗜睡的成年患者的促醒。與前兩種“聰明藥”相比,它的效力、成癮性相對較低,但濫用還是會導致情緒不穩、抑郁、狂躁、焦慮等精神癥狀。

估計有人會問,如果不考慮副作用,換句話說,為了聰明我拼了,那么變聰明能實現嗎?很遺憾,答案是不能。

不論哪種聰明藥,本質上都是興奮劑。其作用原理是提高大腦神經元周圍的多巴胺濃度,從而提升大腦皮層的興奮性,讓人在一定時間內提高專注力,緩解體力疲勞,心情愉悅,少睡幾個小時也不覺得困。說白了,就像喝濃咖啡一樣,只是讓人暫時精神百倍,但與提高智商壓根不沾邊。

要知道,多巴胺的基礎作用是讓人產生驅動力,比如我要解決這道題,我要出門旅游,我要讀完四大名著,甚至連最基本的食欲都是由多巴胺驅動的。聰明藥改變了腦中多巴胺系統的工作模式,使得服藥期間,腦中多巴胺濃度高于正常值,刺激大腦處于興奮狀態。可聰明藥吃多了以后,大腦習慣了高強度刺激,一旦停藥,刺激強度不夠,大腦就不轉了,精神也不再集中,反而容易產生抑郁和萎靡不振。

說到底這些聰明藥是受到嚴格管控的精神類藥物,并不能讓人變聰明,只能用于適應癥的治療。健康人服用聰明藥,可謂百害而無一利。想要提高學習成績,考上好學校,是沒有捷徑走的,除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別無他法。

來源: 中國數字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