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已經成為國際環境治理中最迫切的議題。2022年,聯合國環境大會授權成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INC)草擬一份致力于結束塑料污染的國際文書。根據日前計劃的時間表,文書的草擬工作將在2024年12月于韓國釜山舉辦的第五次會議(INC-5)完成,并將在2025年的第七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表決。國際塑料條約即期將成為國際環境協定框架的重要一環。

條約的宗旨在聯合國環境大會的決議案上已預先申明,即要作為一份有法律約束力的公約體系在塑料的全生命周期上有效地解決塑料污染問題。然而,何為“全生命周期”成為了國際談判交鋒的核心。這一問題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為關于“全生命周期”的定義權爭奪將關系著產業鏈條的哪一部分,什么國家,哪些企業,哪些從業者將受到國際塑料條約的影響,對污染治理和社會經濟有十分重大的影響。

若從塑料產業鏈的視角上理解,“全生命周期”意味著從塑料被生產出來開始到成為不可再利用的廢棄物結束。塑料產業的上游涵蓋了石化企業將開采出的石油與天然氣經處理,裂解和聚合的工序合成出原生塑料的過程。而中游則包括從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塑料用品設計開始,到塑料產品的生產與加工,再成為塑料商品在社會上實際使用。而下游覆蓋了塑料產品報廢后的回收和廢物處理的環節,經回收處理的再生塑料將和經由石化工業新生產出的原初塑料一行注塑,再次進入塑料的社會經濟循環。這一理解支持了一份宏大的塑料污染治理方針,是結束塑料污染這一世界性使命的最理想的選擇。隆德大學的研究提到,在INC-2和INC-3會議前各國提交的立場文件中,只有57%的文件提到了“全生命周期”這一概念(Dreyer et al., 2024)。比如巴西的立場文件提到“要支持旨在消除塑料污染的宏偉文書,其目標涵蓋塑料的全生命周期 。”令人驚奇的是,目標在2040年完全結束塑料污染的高野心聯盟(HAC)卻并未在文書中提到這一點。

然而,國際公約若從石化工業這一塑料污染的上游開始進行污染管控仍可能過于理想化。在COP28已經承諾“轉型脫離所有化石燃料”的背景下 ,對各國國計民生十分關鍵并擁有巨大影響力的石化產業需要生產塑料進行轉型。另一方面,結束塑料污染“全生命周期”未必能和塑料生產的“全生命周期”等同,尤其是塑料污染集中發生于塑料產品的生產,使用和廢棄環節,特別是對塑料廢物的不當管理(UNEP, 2023)。這一立場也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少國家所堅持在條約的目標一處中體現的 。在各國所提議的各項控制措施中,涉及到產業鏈上游的議案占比為66%,而中游和下游都超過了90% (Dreyer et al., 2024)。所以各國已就國際文書的覆蓋范疇涵蓋塑料產業中下游這一問題上基本達成一致,而對于產業上游管轄與否仍存在爭議??梢灶A想的是,關于塑料生命周期的定義的爭奪將和其他激烈交鋒的議題一起,成為國際談判桌上的焦點和相互妥協的籌碼。


無處不在的塑料廢棄物。攝影:Linda攝影?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歡迎留言、點評、批評、討論。

*注:本文作者張京,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CBCGDF)國際部與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BNU-HKBU UIC)全球化與發展專業(GAD)聯合發起的“可持續發展人才培養計劃”的學生。

本文僅代表資訊,不代表平臺觀點。

歡迎轉發(請注明來源)。

文 | 張京

審 | LYJ

排版 | 綠葉

參考資料略

來源: 海洋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