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說來,我們每一個人,是無法直接看到他人眼中的世界的。視覺產生的原理,是外界光線(直接光源或反射光源)進入人眼,在視網膜,刺激我們的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形成電信號,經由視神經傳到到大腦枕葉的視覺皮質,讓我們“覺得”看見了。
事實上,不僅是別人眼中的世界我們無法感知,連這個世界本身是否真實存在,我們也是無法判斷的。因為其他感官跟視覺一樣,全都是各種感覺器(耳朵的聽覺,鼻子的嗅覺,舌頭的味覺…)通過神經電信號“告訴”大腦我們聽到了、聞到了、嘗到了。假設我們的大腦是被一個瘋狂科學家泡在營養液里,插滿電極,給與我們同樣的神經電信號刺激,那么我們依然會認為自己活在真實的世界里。這就是著名的“缸中之腦”假說,科幻電影《駭客帝國》里說的也是一個意思。
扯遠了。鋪墊這些,是因為睛彩博士認為,這篇內容算不得嚴格的科普。只能說大概是那么個意思,通過簡單的圖像處理技術,讓沒有近視、散光的人,大概感受一下近視、散光患者眼中的世界。
先來看近視。近視是物體成像于視網膜前,導致看東西模糊。度數越高,越模糊。
散光,是眼不同子午線方向上的屈光力不一致,從而在視網膜上不能聚焦成清晰的一點,而是兩條不同位置的焦線,帶來的問題包括看東西重影等。當然散光的實際情況會更為復雜,這里也是大概意思一下。
敲黑板:6歲以內或者更小的孩子,有近視或者散光的情況,很可能不會跟家長說。家長應該至少每年一次,帶孩子去醫院或視光門診檢查。
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也歡迎您分享給其他家長,或許他們也需要,謝謝您。
更多眼科相關科普,您可以關注特睛彩
關于睛彩博士:特睛彩科普內容的主創人員,都擁有眼科學專業背景,碩士及以上學歷、曾經的眼科醫生。部分專業度較高的科普內容,我們還會邀請在職的眼科、視光專家予以審核、把關,力求對內容準確度負責,避免誤導讀者。
來源: #特睛彩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