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冰激凌、抹茶拿鐵、抹茶酸奶……夏日里,清新微苦的抹茶,簡直自帶涼意。

一提到“抹茶”,似乎總會和日本聯系到一起,很多人甚至會覺得“世界抹茶在日本”。但你知道嗎,其實你現在在市面上吃到的各種抹茶食品,其抹茶原材料,不少都來自貴州抹茶。

貴州銅仁生產的“歐標抹茶”,更是遠銷美國、德國、加拿大、新加坡等 40 多個國家和地區。

抹茶冰激凌。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今天是“國際茶日”,讓我們一起來聊聊,貴州銅仁是怎么成為“中國抹茶之都”“世界抹茶超級工廠”的?

貴州

“世界茶源”

1980 年,一顆古茶籽化石在貴州西南部的晴隆縣被發現,這是一顆距今一百萬年以上的茶籽化石,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古老的茶籽化石。

茶籽就是茶的種子。這顆茶籽化石的發現,似乎在冥冥之中彰顯著茶與貴州之間前世今生的緣分——“世界之茶源于中國,中國之茶源于云貴。”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 2022 年,貴州省茶園面積達 700 萬畝,位列全國第一。

貴州茶園。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為什么貴州如此適合茶樹的生長?

這還得說到貴州獨特的地理環境。

茶樹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不耐寒,最適宜種植在季風型亞熱帶氣候區,尤其多云霧地帶。在茶樹生長期間,日照百分率若小于 45% ,茶葉品質較優,若小于 40% 更甚。因此,茶葉適宜中高山多云霧冷涼山區種植。

貴州正是國內唯一“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區域。

貴州全省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西部海拔 1500~2800 米,中部海拔1000 米左右。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 15oC 左右,大氣降水比較豐富,年降水量多在 1100~1300 毫米之間。日照相對較少,云量較大,全年日照時數約 1300 小時。地帶性土壤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紅壤一黃壤地帶,大多呈酸性或微酸性。

尤其是貴州梵凈山腳下的銅仁。

作為貴州中“最貴州”的黃金生態區域,西太平洋季風和印度洋季風翻山越嶺,滾滾而來,轉換為大量水汽降落在茶樹身上,滋潤得茶葉芽葉肥壯、色澤翠綠、葉質柔軟。

云霧繚繞的梵凈山。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根據農業部的檢測,銅仁茶的茶多酚含量達 16.7%~31.5% ,氨基酸含量達3.1%~10.6%,構成了茶多酚與氨基酸協調的黃金配比,遠遠高于國家標準。

從“貴州茶葉”到“貴州抹茶”

優秀的茶葉品質是“貴州抹茶”能夠脫穎而出的條件,但從“貴州茶葉”到“貴州抹茶”的產業轉型,最初還有更現實的考量。

據聯合國 FAO 數據庫數據,2010 年以來,中國茶葉產量常年位列全球首位。雖然我國茶葉產量很高,但茶葉種植長久以來存在一個問題——我國茶葉的深加工比例非常低,附加值較低,這造成茶葉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

抹茶作為茶葉的一個深加工品種,產品附加值高。《紹興日報》2019 年的一篇報道稱,抹茶每千克的出口均價達 140 元,高檔抹茶出口價格每千克超過 400 元,是紹興出口大宗茶均價的 20 多倍。

2024 年抹茶市場規模預計為 42.5 億美元,預計到 2029 年將達到 66.8 億美元。圖片來源:抹茶市場規模和份額分析 - 增長趨勢和預測(2024 - 2029). Mordor Intelligence. Retrieved May 20, 2024

而且,抹茶本身與我國也頗有淵源。

抹茶原稱“末茶”,興起于唐(一說魏晉),繁盛于宋。當時的人們把茶餅研磨成粉末,再利用熱水沖開茶粉,同時用茶匙把茶湯打出泡沫,還由此形成了“斗茶”文化。明朝以來,我國開始流行用茶葉泡湯棄渣的喝法,“末茶”的飲用習慣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

不過,這種飲茶習慣隨著文化交流傳入日本,被日本人民所接受并推崇,成為日式茶道的一個文化符號。

直到 21 世紀初,中國旅日學者從日本引進碾茶的生產技術,抹茶重新回流我國。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抹茶”對于中國人絕對不是舶來品,而是土特產的“文藝復興”。

點茶表演。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貴州從 2015 年開始探索抹茶產業的可行性。

2017 年,銅仁市江口縣引進貴州銅仁貴茶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建高標準抹茶基地。第二年,年產量可達 4000 噸的抹茶精制車間開始投入使用,這也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抹茶精制車間。

航拍貴茶銅仁產業園。圖片來源:新華社

目前,全球抹茶需求年增長率達到 10% ,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長,然而日本的抹茶產能已經接近飽和,面對日益增大的供應缺口,貴州抹茶找到了讓全球認識“中國抹茶”的機會。

“歐標抹茶”

是怎么誕生的

很多人可能一直都有一個疑問:抹茶是不是就是綠茶磨粉?

事實上,抹茶作為綠茶中的髙端產品,對樹種選擇、種植覆蓋,以及生產細節等,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

在我國,國家標準《抹茶》(GB/T 34778-2017)對抹茶進行了定義:

抹茶是采用覆蓋栽培的茶樹鮮葉經蒸汽(或熱風)殺青、干燥制成的葉片為原料,經研磨工藝加工而成的微粉狀茶產品。

抹茶的感官品質要求和理化指標

“覆蓋栽培”正是抹茶的關鍵工藝之一——遮陰。

茶園一般會在采摘前 20 天左右將整片茶田覆蓋起來。覆蓋遮陽的目的是抑制茶氨酸分解為茶多酚,從而降低茶的苦澀味,形成不同于普通綠茶的天然甜味和海苔香。葉片形態上也比普通茶葉更綠、更大、更薄、更嫩。

經過覆蓋遮陽的綠茶,葉綠素、氨基酸含量明顯增加,類胡蘿卜素含量為露天栽培的 1.5 倍,葉綠素為露天栽培的 1.6 倍,氨基酸總量為露天栽培的 1.4 倍。

當茶葉進行采摘后,還需要在當日進行殺青與干制,每片鮮葉的葉柄、葉脈都被剔除,只保留葉肉部分在恒溫下蒸干,制成“碾茶”。

“蒸汽殺青”的方式雖然在香氣激發上不如我國傳統的“炒青”工藝,但能夠鎖住葉綠素,這是抹茶能夠擁有天然茶葉綠的原因所在。

圖片來源:https://www.yamamasa-koyamaen.co.jp/

標準的抹茶需要達到極致的細膩,一般在 800 目( 18 微米)。機器研磨出的茶粉可達到 1000 目,甚至 1300 目,比面粉還要細 10 倍。

貴州抹茶,最大的優勢是“干凈安全”。

貴州是中國首個立法禁止在茶園中使用草甘膦等化學除草劑的省份。禁用農藥品種比國家規定的 62 種還要多上一倍,達到 128 種。

不僅如此,貴州人還利用大山的“智慧”來進行病蟲害綠色防控。

茶園里面不只有茶,茶樹間套種了三葉草,嵌入式種植了萬壽菊,這叫作“林—灌—草”復合型生態茶園。等這些植物長起來,樹抑蟲,草抑草,蟲治蟲,不僅能減少茶園里的病蟲害,還能抑制雜草生長。

2018年,《抹茶》新國標正式實施。同年,《貴州抹茶》省級地方標準出臺。這套標準建立在國家標準基礎上,甚至有些核心指標更高。

地方標準的設立,讓人看到了貴州人對貴州抹茶的自信與驕傲。

貴州“歐標抹茶”茶園。圖片來源:貴茶

貴州抹茶工廠還聘請了日本資深抹茶專家全程技術指導,與國內外多家科研院校合作,研發和改進了莖葉分離、低溫研磨等設備,并不斷優化原葉茶生產技術,建立了世界一流的抹茶自動化生產線。

這些抹茶,因為能夠通過以嚴苛著稱的歐盟食品安全標準的 400 余項安全檢測出口歐洲,演變為貴州抹茶面向世界的有力競爭品——“歐標抹茶”,吸引了海底撈、茅臺冰淇淋、星巴克等知名品牌企業合作,也贏得了日本、美國等國家采購商的青睞。

截至目前,貴州抹茶出口量已經是全國第一、全球第三。

這,就是“世界抹茶超級工廠”的實力。

參考文獻

[1]鄧大海,鄒林林,陳蜜.春季茶葉生產與氣象條件關系分析[J].北京農業,2015(14).

[2]高晨曦,任曉萌,胡瀟,黃艷.我國抹茶文化的歷史淵源與發展歷程[J].中國茶葉,2020,42(04):19-23+35.

[3]“世界抹茶超級工廠”誕生記 https://www.zgcxjrb.com/zgcxjrb/fwsn/webinfo/2024/03/1704347424876174.htm

[4]孫京京,朱小元,羅賢靜麗,等.不同遮蔭處理對綠茶品質的影響[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2015, 42(3):4.DOI: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424.018.

作者丨小沾 中央民族大學 研究生

審核丨鐘凱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

來源: 科普中國新媒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