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氣體是很難通過人工設施,在百年這個尺度上長期、巨量保存的,所以要封存。那最好方法就是讓二氧化碳,回到最初的形態(tài),也就是成為,各種生物與非生物的組成成分。生物的方式非常常見,就是種樹唄。

雖然樹木也呼出二氧化碳,但更多的二氧化碳,會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形成,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一部分,碳也就這樣被固化到那里了。但問題是咱哪兒來那么多地方種樹呢,相反為了畜牧、種田、開礦開發(fā)房地產(chǎn),咱還在砍伐樹林。

所以今天對收集來的二氧化碳,做大規(guī)模封存時,是把它們注入到油田和氣田里去。這個思路也好理解,石油和天然氣都是氣體和液體的混合,幾十、幾百萬年里它們都一直在油田和氣田里沉積著。幾百萬年都沒有泄漏,那么再把二氧化碳存回去,不也一樣可以達到不泄漏的效果嗎?

其實,那兒還真就是天然的氣體封存場所,不但嚴密穩(wěn)妥,存儲空間還足夠大。特別是在全球的分布均勻,這坑遍地都有啊,現(xiàn)成的,不用地質(zhì)學家勘探哪里適合存放氣體,也不用動用大機械挖掘。如今碳捕捉才剛剛開始,那些油田氣田足夠用上幾十年的。而這個方法還有一個巧妙之處,它既是封存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還是目前捕捉后再利用的主要方式。

這個技術叫“二氧化碳驅(qū)油”。問:地底下的石油是怎么打上來的呢?答:只有富得流油的中東,可以鉆一個很深的洞,然后往里面注水,油就會汩汩的涌出來。其他地區(qū)的油田,石油其實都鑲嵌在巖層的縫隙里,需要用一些方法把它們給弄出來。

包括使用烴類、化學驅(qū)動、熱驅(qū)動,還有二氧化碳驅(qū)動,用高壓把油趕出來。其中二氧化碳驅(qū)動的效果非常好,因為它能溶于油中,溶入以后,還讓石油的黏度大幅下降、體積膨脹,更容易流出來。

既然開采石油要往油田里,大量灌注二氧化碳,那這些二氧化碳從哪兒來不是來呢?干脆就用捕捉到的唄。所以很多二氧化碳,既幫助人們開采出石油,而后又被封存在,石油流走后的那個大坑里了。

現(xiàn)在規(guī)模在100-900萬噸封存儲量的二氧化碳封存項目,全球一共有43個。它們?nèi)慷际莿倓偹f的地質(zhì)封存,其中18個已經(jīng)建成,5個正在建造,還有20個正在規(guī)劃興建中。

已經(jīng)建成那些,最長的已經(jīng)有十多年的歷史了,還沒有出現(xiàn)一次泄漏事件。不過封存的要求很苛刻,最好是永久封存,不能永久也要幾千年不泄漏,但這樣驗證起來卻是很難做的,咱只能邊存邊看。更別提有很多因素會干擾封存效果,比如地震,這可是沒法防范的。

除此之外,封存量排第二的方法就是,把二氧化碳封在海底的含水地層里。不必太深太遠,就在大約海面以下800米就夠了,也就是大陸架。大陸架因為一直被海水浸泡,所以海底再往下幾百米的地層里,就包含了大量水分。有水分就能容納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打到淺海海底的地層中就成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超過2000萬噸的二氧化碳,被封存住了。雖然這部分沒法再利用,但也沒發(fā)現(xiàn)它泄露。

雙碳關乎我們每個人,誰也無法置身事外。從好的一面想,如果你還對自己的職業(yè)選擇猶豫不決。那不如加入到這個注定改寫歷史的偉大事業(yè)中來吧。

來源: 中國數(shù)字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