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是外科常見的急腹癥,是腹腔壁層腹膜和臟層腹膜的炎癥,可由細菌、化學、物理損傷等引起,按發病機制可分為原發性腹膜炎和繼發性腹膜炎。腹膜炎的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可能導致劇烈的腹痛、發熱等癥狀。所以,了解腹膜炎的相關知識對于治療和康復至關重要。

本文將帶大家了解腹膜炎的定義、分類、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方法、治療策略以及預防措施,希望能夠為讀者提供全面的知識了解,更好地理解腹膜炎這一疾病,并為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保障提供參考。

1. 腹膜炎的定義和分類

定義:腹膜炎是腹膜(覆蓋腹腔內臟器的薄膜)的炎癥,由細菌、化學、物理損傷等引起。

分類:根據發病原因和病程,腹膜炎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急性腹膜炎:癥狀急劇,需要緊急治療。

慢性腹膜炎:癥狀較為緩慢,但疾病持續時間較長。

特發性腹膜炎:沒有明顯原因或基礎疾病,但存在腹膜炎的癥狀。

繼發性腹膜炎:由其他腹部疾病引起,如闌尾炎或胃潰瘍。

2. 腹膜炎的病因

感染:細菌是最常見的感染源,如大腸埃希氏菌、鏈球菌等。這些細菌可以通過血液、淋巴液或直接接觸腹膜表面而引起感染。

創傷:腹部外傷、手術或穿刺操作可能導致腹膜受損,從而引起炎癥反應。

化學刺激:胃腸道穿孔、化學品(如胃酸)泄漏到腹膜腔內,刺激腹膜而引起炎癥。

其他疾病:如腸病毒、急性闌尾炎、結核病等疾病也可能導致腹膜炎。

3. 腹膜炎的臨床表現

腹膜炎的臨床表現因個體差異和病情輕重而有所不同,常見癥狀包括:

腹痛:劇烈、持續性的腹部疼痛是腹膜炎的典型癥狀,深呼吸、咳嗽、轉動身體時都可加劇疼痛。

發熱:由于炎癥反應,患者常伴有發熱、寒戰等癥狀。

惡心和嘔吐:患者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等消化系統癥狀。

腹部壓痛:醫生在腹部檢查時可能發現患者存在壓痛或反跳痛。

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腸鳴音的減弱或消失常常是腹膜炎的體征之一。

4. 腹膜炎的診斷

臨床表現: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癥狀和體征進行初步判斷,如腹痛、發熱、可能伴有反跳痛或者肌緊張等。

實驗室檢查:包括血液檢查、尿液檢查和腹水檢查,以確定炎癥程度、感染源和可能的并發癥。

影像學檢查:如超聲波、CT掃描、MRI等可以幫助醫生確定腹膜炎的病變部位和嚴重程度。

腹腔鏡檢查:對于懷疑有腹膜炎的患者,腹腔鏡檢查是一種直接觀察腹腔內情況的有效方法。

5. 腹膜炎的治療

腹膜炎的治療通常以治療原發病為主,部分疾病可以選擇手術或者選擇保守治療。

保守治療:給予抗生素和止痛藥物治療。對于感染性腹膜炎,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療手段。具體的抗生素選擇和使用方案取決于細菌的類型和藥物的敏感性。止痛藥用于緩解疼痛癥狀。

手術治療:對于腹膜炎合并膿腫或腹水積聚的情況,可能需要進行腹膜腔引流,以幫助排出積液或積膿,減輕癥狀并促進愈合;對于嚴重的或復雜的腹膜炎,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包括清除感染灶、修復或切除受損組織等。對于急性闌尾炎引起的腹膜炎,可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選擇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輕癥闌尾炎可以選擇保守治療,但是易復發,對于形成闌尾周圍膿腫的首選保守治療,經保守治療癥狀緩解的則擇期行手術治療;對于保守治療癥狀沒有明顯緩解或癥狀加重的可考慮手術治療。

對癥支持治療:包括休息、適當飲食、補液等,以維持患者的營養狀態和水電解質平衡。

6. 預防和注意事項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可有效預防某些感染性腹膜炎的發生。

避免過度飲酒:過度飲酒可能增加腹膜炎的風險,尤其是對于慢性酒精性胰腺炎患者。

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可能含有病原體,增加患感染性腹膜炎的風險。確保食物徹底加熱煮熟,特別是肉類、禽類和海鮮。

及時就醫:對于出現急性腹痛、發熱等癥狀的患者,應盡早就醫,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

遵醫囑用藥:如果患有慢性疾病,如胃潰瘍或炎癥性腸疾病,應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規范治療,以減少并發癥發生的風險。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和減輕壓力有助于增強免疫力,降低患病風險。

綜上所述,腹膜炎是一種嚴重的腹部疾病,可由多種原因引起,臨床表現復雜多樣,診斷和治療需要醫生綜合考慮患者的臨床情況和檢查結果。腹膜炎需要及時有效的治療。同時,通過合理的預防和護理,可以大大降低腹膜炎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文中觀點僅代表個人,如果有相關疑問,建議咨詢專業醫生。

本文作者: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人民醫院 李晶

來源: 健康科普宣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