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螞蟻雖然個頭微不足道,但卻很厲害。它們是不可貌相的大力士,能輕松搬動比自己大數倍的樹葉;它們是很厲害的建筑師,可以建很復雜的巢穴,里面會有通風系統、排水系統等,如同地下城堡......螞蟻那么小,為什么力量這么大呢?其實螞蟻就是真社會性動物。

那什么是真社會性動物呢?真社會性動物有什么特征?一起來了解一下!

什么是真社會性動物?

真社會性(Eusociality)動物, 是指一些種群具有高度社會化組織的動物。 它們具有三項共同特征, 即繁殖分工、 世代重疊和合作照顧未成熟個體。在真社會性動物群體中,可以分為專行繁殖的階級和不繁殖的 “階層” ;種群的成熟個體,可以分為兩個以上的世代,而且整個群體會共同照顧未成熟的個體。

真社會性動物有哪些?

典型的真社會性動物包括昆蟲綱膜翅目中的螞蟻、蜜蜂和胡蜂,以及等翅目中的白蟻。此外,一部分的半翅目與纓翅目昆蟲也具有真社會性。但胡蜂的真社會性并不完全,因為雌性胡蜂可以選擇放棄繁殖能力成為仆役(工蜂) ,也可以在環境允許的條件下,飛離蜂群另立新巢穴。

早期的生物學研究認為,真社會性現象只會存在于昆蟲當中。但隨著對動物行為學研究的深入,人們猜想**哺乳動物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也可能進化出真社會性,**并根據猜想中列出的條件,在非洲尋獲了具有真社會性的裸鼴形鼠(又譯 “裸濱鼠” )與達馬拉蘭隱鼠。

“一個奔跑的鹿群就是一群奔跑的鹿”,它們僅僅是聚集在一起,烏合之眾而已。而人類這樣的動物稍微團結一些,相互有溝通、有互動、有協調,因此把一群人放在一起的結果不是每個人的簡單加和。但還有些生物走得更遠,它們不但聚居成群,合作照料相互的后代,子代親代之間有重疊,甚至連繁殖都要分工,以至于大多數個體根本得不到生殖權。這便是所謂的真社會性。

來源: 科學普及出版社《知識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