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呼吸道疾病高發,很多患者會自行使用感冒藥來緩解癥狀。其中,不乏患者為了追求康復速度疊加服用感冒藥。

據報道,廈門年近五旬的陳先生就因為多種感冒藥自行疊加服用三天,變成“小黃人”,還出現肝、腎功能衰竭,生命危在旦夕。通過5次血漿置換,陳先生才終于脫離生命危險。

在我們身邊,也有因為疊加服用感冒藥導致危險的病例。56歲的張女士自行一次服用4種感冒藥后出現全身乏力、頭暈嘔吐、氣短胸悶的癥狀,所幸她立即停止疊服,癥狀得以緩解。

那么,感冒藥為何不能疊加服用?疊加服用有哪些危害?安全的用藥方法是什么?近期,記者采訪了藥劑科主任彭正紅。

常見感冒藥成份及功能

彭正紅介紹,感冒藥疊加服用的做法可能暗藏巨大風險。要了解感冒藥疊加服用的風險,首先要了解常見感冒藥的成份及功能。

解熱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和非甾體抗炎藥。可緩解頭痛發熱及全身酸痛癥狀,可短期服用。

抗組胺藥:馬來酸氯苯那敏、鹽酸苯海拉明、異丙嗪等。可緩解咳嗽、噴嚏和流涕癥狀。

充血劑:主要為擬交感活性藥,有口服和鼻腔局部用藥劑型,包括偽麻黃堿、去氧腎上腺素、羥甲唑啉等。可通過作用于α-腎上腺素能受體,收縮鼻黏膜血管,從而減輕鼻塞。

鎮咳藥:氫溴酸右美沙芬、可待因、氯哌斯汀、二氧丙嗪等。可解除感冒時的咳嗽癥狀。

祛痰劑:愈創甘油醚、羧甲司坦等。普通感冒者后期可有少量痰液,鼻分泌物倒流也會帶來類似痰液的感覺,祛痰劑藥物可解除感冒時的咳嗽癥狀,常與鎮咳藥合用。

其他成份:人工牛黃,是一種解熱鎮驚藥,協同解熱鎮痛藥作用;咖啡因,協同解熱鎮痛藥作用,降低抗組胺藥的嗜睡副作用;金剛烷胺,用于流感,有退熱作用;葡萄糖酸鋅,抑制病毒復制,提高機體抗病毒能力等。

感冒藥疊加服用有風險

“通過了解常見感冒藥的成份及功能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感冒藥成份重復,藥物間也可能相互作用,從而導致人體肝臟負擔過重。這就是為什么疊加服用感冒藥可能有巨大風險的原因。”彭正紅介紹。

具體來說,多種感冒藥可能含有相同的活性成份,如果成份重復攝入,不僅藥效重復,用量過大還可能導致肝臟損害,甚至發生不可逆的損傷(例如對乙酰氨基酚)。

此外,疊加服用多種感冒藥,不同藥物間可能發生相互作用,輕則影響藥效,重則產生毒副作用。

最后,人體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場所,疊加服用多種感冒藥,多種藥物同時作用可能導致肝臟過載,從而損傷肝功能。

安全用藥需謹記

為保障用藥安全,彭正紅提醒,日常服用感冒藥要謹記如下要求:

不隨意服用退熱藥。通常,體溫38.5℃以上才可服用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熱藥物。服用退熱藥是發熱對癥處理,降低高溫相關風險,體溫降下來后即可停藥,不需連續用藥。

含有偽麻黃堿、甲基麻黃堿的感冒制劑,對麻黃堿敏感的老年患者,患心臟病、高血壓、甲亢、青光眼、肺氣腫等呼吸困難患者,前列腺肥大伴排尿困難患者及精神抑郁癥患者不宜服用。

兒童應使用兒童專用復方抗感冒藥,以免兒童因肝腎功能較弱、藥物易蓄積造成肝腎功能損害。

妊娠期婦女全程需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感冒藥,避免因用藥不當影響胎兒正常發育。

要根據感冒的臨床癥狀選擇用藥,如患者只是鼻塞、流涕,原則上不用含解熱鎮痛抗炎藥的復方抗感冒藥。服用任何感冒藥后,都要密切注意是否出現異常反應,如持續惡心、嘔吐或皮膚、眼睛發黃等。

此外,糖尿病患者選用感冒藥時應選用無糖制劑;服用解熱鎮痛藥時應禁止喝酒;抗組胺藥物會引起嗜睡,從事危險作業的人員應避免服用;90%以上的感冒為病毒所致,非必要不使用抗生素。

“我們建議,感冒后患者最好就醫,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正確服藥。如自行服用感冒藥,要合理選用,使用前仔細閱讀說明書,了解藥物成份,避免重復用藥導致藥物不良反應。”彭正紅說。

來源: 醫藥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