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有關地磁暴的消息不斷引發關注。什么是地磁暴?為何近年來地磁暴頻頻發生?它對你我的生活又會有何影響?一起來看本期快問快答↓

Q

什么是地磁暴?

A:作為最典型的太陽爆發活動,一次日冕物質拋射過程能將數以億噸計的太陽物質以數百千米每秒的高速拋離太陽表面,不只是巨大質量與速度匯聚成的動能,它們還攜帶著太陽強大的磁場能,一旦命中地球,就會引發地磁場方向與大小的變化,即地磁暴。

Q

為何近年來地磁暴頻頻發生?

A:空間天氣和地球天氣一樣,也在平靜和活躍間輪轉,但周期更長,通常11年為一個輪轉周期。2019年12月進入第25個太陽活動周以來,太陽活動明顯增強,X級耀斑、太陽質子事件、大地磁暴等強爆發事件頻發,頻次和強度遠高于第24周同期水平。

進入太陽活動高年,太陽比較活躍,這是地磁暴近年來頻發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近年來,我國空天一體化監測站網不斷完善,空間天氣監測預報預警能力不斷提升,對空間天氣事件的預測預報更加精準、精細,監測產品對極光觀測等助力明顯,也讓公眾對空間天氣事件的認識和關注度與日俱增。

Q

地磁暴對你我的生活有何影響?

A:地磁暴的發生對公眾日常生活的影響微乎其微,對航空器和衛星軌道運行會有一定影響,但都可測可控。

比如,受地磁暴對磁場的影響,衛星空間站可能會因大氣拖曳造成軌道高度有所下降,需加強對軌道的監測并根據需要進行軌道調控;衛星導航設備定位誤差可能有所增大,但對公眾日常使用導航等功能影響不大。

對于航空飛行,日常一次國內航班飛行的輻射劑量大約是2至6微西弗,跨越極區的國際航班輻射劑量稍高一些,大約為50微西弗,這個劑量是國家安全標準的幾十到幾百分之一。當發生大地磁暴或太陽質子事件時,航空輻射劑量會有所增加,但一次飛行影響不大,大家不用擔心。

至于信鴿放飛,地磁暴預報預警對于開展相關活動有較好的指導作用,有關公眾可提前關注相關空間天氣預報預警產品,盡量減少在不良天氣條件下以及遠距離的放飛活動。

此外,地磁暴還是奇妙的“加工廠”,通常會帶來“美麗的邂逅”——極光。在我國看到極光并非易事。對極光愛好者來說,此次地磁暴是觀看極光的良好時機,再加上春分過后不久的絕佳時間點,“極光獵人”們可抓住這次時機,與美景來一場“如期而遇”。

Q

我們如何預測預知地磁暴?

A:近年來,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以風云氣象衛星和地面臺站所構成的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為基礎,整合了一系列高質量監測資料,這些多源自主觀測數據,可讓太陽活動“盡收眼底”,從而實現對空間天氣態勢的精準把脈,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是太陽活動的高峰年,這意味著今年我們還可能會與多場地磁暴、太陽耀斑等太陽事件不期而遇。對此,公眾可保持平常心,科學看待空間天氣事件的影響。

來源: 經濟日報,轉載自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