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在家里干活,感覺腳被路過的老鼠咬了一口,看傷口沒有出血,沒有劇烈疼痛,便繼續干活。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反復高燒不退、頭痛、肌肉酸痛,被送到醫院急診科。

接診醫生詢問老王的家人,得知老王居住的環境較差,家里吃剩的食物隨處放置,所以家里經常有老鼠出沒。經過體格檢查,發現老王的面、頸、上胸部充血潮紅(三紅),感覺是酒醉樣子;有頭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醫生心里高度懷疑是老鼠惹的禍,經過血液二代測序檢測,結果顯示為“漢坦病毒RNA陽性”,老王果然被確診為“流行性出血熱”。

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老鼠等嚙齒類動物攜帶和傳播給人類。例如破損的皮膚接觸、經呼吸道吸入攜帶有病毒的鼠類的排泄物、分泌物,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而感染。

人感染漢坦病毒后潛伏期通常為7-14天,最短4天,最長2個月。典型臨床表現有發熱、出血和腎損害三大特征,即出現“三紅三痛”,就要警惕是否感染“流行性出血熱”。

偶然接觸老鼠并不一定會得病,但做好室內外環境衛生,防鼠、滅鼠是防病的關鍵。在鼠類出沒的地區勞作時不要直接用手接觸鼠類及其排泄物,不坐臥草堆,勞作時扎緊袖口和褲腿。如果出現“三紅三痛”癥狀,請及時就醫,并告知醫生近期是否有老鼠接觸史。

來源: 醫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