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霜霉病是世界和我國葡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來發生嚴重,造成病葉焦枯早落,枝條生長不良,易受凍害,影響樹勢、品質和產量,直接降低果農的經濟收入。因此,系統認識葡萄霜霉病的癥狀、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對葡萄生產有重要的意義。

1病癥

葡萄霜霉病可以浸染葡萄的任何綠色部分或組織,但主要危害葉片,也可侵染花序、花蕾、新稍、幼果等幼嫩組織。霜霉病最易識別的特征,是在葉片背面、果實病斑、花序或果梗上產生白色霜狀霉層。

1.1葉片染病

葉片染病病部油浸狀,角型,淡黃色至紅褐色,限于葉脈。發病5 天后,病斑部位反面形成密集白色霉層(白粉病葉子的雙面都有白粉);病葉是果粒的主要侵染源;嚴重感染的病葉造成葉片脫落,從而降低果粒糖分的積累和越冬芽的抗寒力。

1.2嫩梢染病

嫩梢同樣出現油(或水)浸狀病斑,表面有黃白色霉狀物,但較葉片稀少,病斑縱向擴展較快,顏色逐漸變褐,稍凹陷,嚴重時新梢停止生長而扭曲枯死。

1.3幼果感病

幼果感染病部變成淡綠色,后期病斑變深褐色下陷,長出白色霉層,果實變硬萎縮;果實半大受害,延及果梗,病部變褐凹陷,皺縮軟腐易脫落;果實著色近成熟期,一般不受害。

2發病條件

葡萄霜霉病為真菌性病害,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組織內越冬,或隨病葉遺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在適宜條件下卵孢子萌發產生芽孢囊,再由芽孢囊產生游動孢子,借風雨傳播到寄主葉片上,經氣孔侵入。一般接近地面的葉片最先感染發病。病菌侵入寄主后,經過10天左右的潛伏期,進行再次侵染。如環境條件適宜,病菌在整個葡萄生長期內能不斷重復侵染。一般6月份開始發生,8-9月達到發病高峰,如果連續兩旬降水量之和超過100 mm,該病必將大流行,另外葡萄園地勢低洼、土質粘重、排水不暢,栽植密度大、通風不良,施氮肥偏多的果園霜霉病發生較重。不同品種對霜霉病的感病程度不同,歐亞品種群的葡萄易感病,歐美雜交品種較抗病。

3綜合防治技術

主要目標是防止該病造成早期落葉及幼果受害。

3.1選用抗病品種,壯樹防病,減少病原

3.1.1選用抗病品種

葡萄不同的品種對霜霉病感病程度不同,一般歐美種葡萄較抗病,歐洲亞種的葡萄較易感病。建園時選用抗病品種。

3.1.2果園管理

合理密植,科學修剪,改善架面通風透光條件。合理負載,提高漿果質量; 果實套袋。果實套袋能有效地防止或減輕霜霉病的危害。為減輕幼果期病菌侵染,套袋宜早不宜遲。雨季注意排水,降低濕度,同時注意減少土壤越冬孢子被雨濺到葉片上的機會。此外,多施磷、鉀肥,酸性土壤多施生石灰,均可提高樹體的抗病力。

3.1.3清除病源

葡萄霜霉病的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組織中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2年。因此隨時清園,及時剪除、燒毀病葉、病枝、病果,減少傳染源。秋末和冬季,結合冬前修剪,徹底清園,剪除病弱枝梢,清掃枯枝落葉,并集中深埋或燒毀,減少越冬菌原體。

3.2生長季噴藥防治

3.2.1噴藥預防

發芽前,全樹噴布5°Bè石硫合劑,鏟除越冬病菌,這是全年防治霜霉病的重要措施。當田間出現有利于霜霉病菌侵染的條件而尚未發病前,適當噴灑一些保護性藥劑進行預防,對霜霉病預防好的藥劑有:速成木醋液(20 L水對50 ml木醋液)、1∶0.7∶200波爾多液、80%大生M-45可濕粉800倍液、78%科博、80%必備等,每隔7~10 天噴1次,連續用藥3~5次,以后用藥看天氣情況而定,若遇連續陰雨要繼續用藥,這樣能收到很好的防病效果。由于病菌從葉片背面氣孔侵入,因此葉片背面是噴藥的重點,最好葉的兩面都要噴灑均勻就能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3.2.2發病期間噴藥

發病后立刻噴施治療劑。25%阿米西達1500倍液、50%烯酰嗎啉2500倍液、克露600~750倍、抑快凈2000—2400倍或58%瑞毒錳鋅可濕必粉劑600倍液、速成木醋液(20 L水對木醋液70 ml +米醋30 ml,下午16:00以后噴布),每7天噴一次,共噴3—4次效果明顯,上述藥劑交替使用可有效進行防治。

3.3發生霜霉病后緊急處理方案

3.3.1花前花后霜霉病感染花序或幼果時應急措施

發現花序或幼果期感染霜霉病,立即用50%金科克1500倍液處理花序或果穗,摘除病葉;3天左右,整園噴施保護性殺菌劑+內吸性殺菌劑,如42%代森錳鋅+50%金科克3000倍液。

3.3.2霜霉病比較普遍,應緊急施用3次藥劑

第1次用藥:保護性殺菌劑+內吸性殺菌劑。如80%水膽礬石膏600倍液+50%金科克3500倍液。第2次用藥:在第1次用藥后5天,一般單獨使用內吸性殺菌劑。如25%精甲霜靈2000倍液。第3次用藥:在第2次用藥后5天,使用保護性殺菌劑+內吸性殺菌劑,如90%乙磷鋁800倍液+80%代森錳鋅800倍液。

作者:呂中偉(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董丹丹(全國葡萄病蟲害協作網)、孔繁芳(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