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百日咳再現”“百日咳今年已致13人死亡”等話題引發關注。

據國家疾控局數據顯示,2024年前兩個月全國百日咳病例已激增至32,380起,是2023年同期的近23倍,接近前年全年總數,并出現13例死亡病例。這種以往被認為嬰幼兒才會得的病,正逐漸“高齡化”,在青少年以及成人中發病率也顯著增高。你了解百日咳嗎?為何最近百日咳的發病率突然增加呢?

何為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鮑特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屬于嚴格管理的傳染病。百日咳的病程較長,典型病例可表現為持續2至3個月的咳嗽,無免疫史的嬰幼兒發病風險較高。

百日咳的典型癥狀

典型的百日咳會經歷卡他期、痙咳期、恢復期3個病程。

卡他期:表現為流涕、打噴嚏、流淚、咽痛、陣發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多無發熱,或初期一過性發熱。該期排菌量達到高峰,具有極強的傳染性。一般持續1-2周。

痙咳期: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伴高調的雞鳴樣吼聲,反復多次,直至咳出黏痰,晝輕夜重,睡眠期間痙攣性咳嗽更為突出,影響睡眠。

新生兒和6月齡以下嬰兒,咳嗽后常會引起發紺、呼吸暫停、驚厥、心動過緩或心臟停搏。此期一般持續 2-6周,亦可長達2個月以上。

恢復期:痙咳逐漸緩解,咳嗽強度減弱,發作次數減少,雞鳴樣吼聲逐漸消失,陣發性痙咳癥狀可持續數周或數月。

百日咳為何近期發病率陡升

近期百日咳再現主要有幾點原因:

1、疫苗的免疫保護效果減弱;

2、百日咳鮑特菌的基因變化;

3、耐大環內酯類百日咳鮑特菌的出現;

4、PCR實驗技術在疾病診斷中的廣泛應用、臨床醫生對傳染病診斷意識的提升、傳染病監控機制的完善等等都使百日咳的診斷靈敏度更高。

咳嗽時,需要注意什么

減輕百日咳的咳嗽,要做好呼吸道隔離,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度及濕度適宜,避免誘發痙攣性咳嗽的因素。

1、不要關門閉戶。患有百日咳的孩子由于頻繁劇烈的痙攣性咳嗽,易造成氧氣不足,在室內應盡量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有較多的氧氣補充。空氣干燥時,適當增加濕度,可用加濕器或用濕拖布擦地,保持室內濕度在50%左右。

2、不要臥床不動。有的家長以為活動會加重孩子咳嗽,這是一種誤解,讓孩子在空氣新鮮的地方適當做些活動和游戲往往會減輕咳嗽,但要避免疲勞過度。

3、避免煙塵等環境刺激物。家中如有吸煙的人,在孩子病期最好不要吸煙,或到戶外吸煙。此外,生爐子、炒菜時,讓孩子避開油煙。也要注意避免暴露于具有強烈氣味或化學品(如吃燒烤、火鍋、甚至香水)和潛在的過敏原(灰塵、花粉等)潛在的過敏原。

4、避免和其他疾病患兒接觸。以免感染或引起別的并發癥,因為此時抵抗力, 免疫力都比較低下。

5、避免過多刺激,進食、喂藥等盡可能安排在同一時間,不要吃得過飽,進食后拍嗝,防止嘔吐、誤吸。

百日咳的幾個誤區

1、 有疫苗后百日咳是否可以得到控制?根據《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兒童免疫程序及說明(2021年版)》,百白破疫苗一共5劑,接種時間分別為:3月齡、4月齡、5月齡、18月齡各接種1劑百白破疫苗。《百日咳診療方案(2023年版)》中提及,通常疫苗接種3-5年后保護性抗體水平下降,12年后抗體幾乎消失。若有流行時,易感人群仍需加強接種。如未進行加強接種,容易再次感染百日咳。

2、 百日咳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積極使用抗生素就沒問題?一直以來,阿奇霉素、紅霉素以及克拉霉素等大環內酯類藥物被公認為是治療百日咳的首選藥物,但實際上國內百日咳鮑特菌對大環內酯類抗菌藥耐藥率高,姚開虎教授課題組通過實驗研究建議國內當前百日咳的抗菌治療應予以調整:對于2月齡以上的百日咳患兒,經驗治療不應繼續首選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應首選TMP-SMZ(復方磺胺甲噁唑)。但個體情況有差異,不同人群使用這些藥物前,需咨詢醫生。并且百日咳早期階段使用藥物治療會有更好的療效收益。

3、百日咳是兒童傳染病,寶寶患病都是其他寶寶傳染的?百日咳和麻疹、手足口病等一樣都是兒童常見傳染病,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他年齡段的人群就徹底與該病“絕緣”,青少年和成年人也可患百日咳。而且,由于癥狀輕、不典型,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可能得了百日咳,加上疏于防范,在不知不覺中,他們便成了潛在的傳染源,也會導致嬰兒患百日咳的風險增加。

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百日咳診療方案[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24,51(1):1-3.

[2]張夢,吳丹,李藝星,等.全球百日咳防控面臨的挑戰[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23,44(3):491-497.

科普專家:林苗苗,浙江省科普聯合會會員,溫州市中心醫院兒科主治醫師

來源: 科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