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晴晨

**一只雌鶴愛上一位男飼養員,****雙方相伴19年,**這事聽起來很荒謬,但確確實實發生了。

美國一位男性動物飼養員叫克里斯·克羅(Chris Crowe),從小就鐘愛動物。他曾在黑水和帕塔克森特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記錄木鴨,在加利福尼亞的沙漠里引進禿鷹,在北卡羅來納的山坡上監測狼群。2004年,克羅來到史密森生物保護學研究所,成為這里的飼養員。

憑借豐富的動物飼養經驗,克羅可謂是信心滿滿,然而,他很快就發現自己過于樂觀了——在他管理的動物中,有一只鶴讓其他同事感到非常頭痛。

這是一只雌鶴,名字叫胡桃,是一只根在中國的白枕鶴。白枕鶴是鶴形目鶴科鶴屬鳥類,因為它們從腦后一直到后脖子都是白色的,所以叫白枕鶴。白枕鶴臉上裸露的皮膚是紅色的,古時也說它是紅面鶴或者說赤頰,所以別名也叫紅面鶴、白頂鶴、土鶴

大家如果在野外看到長有白枕、紅臉,而且通體是鉛灰色的大型鶴類,那就是白枕鶴。白枕鶴是中國一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種群數量非常稀少,目前全世界不足7000只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里,它被列為瀕危級的物種

作為稀有物種,第一使命肯定是繁衍后代,誰曾想,身為白枕鶴的胡桃卻不愿親近同類,也不喜歡同類伴侶,為什么會這樣?這要從它的成長經歷說起。

胡桃的父母均來自野外盜獵,解救后被送往國際鶴類基金會,由于不能確定它們具體的來源以及健康程度,于是就留在了威斯康星州的研究中心。

胡桃的父母有著同樣的使命,為了刺激鳥媽媽多生蛋,人們就會采取偷蛋行為,生一個偷一個,這樣鳥媽媽就會持續交配產卵。而偷的蛋,則由機器孵化,人工照看。它們在這里產下了9只雛鳥,胡桃就是其一。

雖說這樣可以提高鳥的繁殖率和生存率,不過也帶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這些鳥孵化時,第一個看到的是人類,它們會認為人類才是自己的父母,然后引發一系列身份識別障礙問題,例如不愿意和同類親近,也不喜歡同類伴侶。在科學上,這叫做印刻效應”。

什么是印刻效應?最早發現印刻現象的是德國行為學家海因洛特。1910年,德國行為學家海因洛特在實驗中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鵝,會本能地跟隨在它第一眼見到的自己的母親后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親,而是其他活動物體,如一只狗、一只貓或者一只玩具鵝,它也會自動地跟隨其后。尤為重要的是,一旦這只小鵝形成了對某個物體的跟隨反應后,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對其他物體的跟隨反映了。這種跟隨反應的形成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小鵝承認第一,卻無視第二。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低等動物之中,也同樣存在于人類

后來,海因洛特的學生洛倫茨在對雁鴨科動物,特別是對小鴨的研究中,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印刻效應(impirnting)的概念。印刻效應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方式,它與一般的條件反射或習慣形成不同,它只在動物智力發展的一個特定階段內發生,這個階段被稱為敏感期或關鍵期。胡桃就是如此,它的人類印記非常強烈

作為雌性白枕鶴,大多數3歲時就可以進行繁殖,只是胡桃對自己的認知是人類,所以到了23歲也沒有要找同類伴侶的意圖。為了讓胡桃能順利產下后代,飼養員們為它物色了不少優秀雄鶴,結果它殺死了兩任追求者,可以說名聲很差。

2004年,胡桃被送到了史密斯生物保護學研究所,這時的胡桃已經23歲了,她終于“情竇初開”,不過不是對鶴類,而是飼養員克羅。

最初,克羅和胡桃的關系并不好,但胡桃并不怕人,初次見到克羅也沒有躲避,反而做出了威脅的行為:無所畏懼走到鐵絲網前,豎起羽毛并咆哮著。

克羅是個非常有責任心的人,在生活中依然事無巨細照顧胡桃。慢慢地,胡桃放下了戒心,隨著長時間的相處,胡桃卻意想不到地對著克羅振翅跑來跑去,搖頭晃腦,拍動翅膀,后來才知道,這是胡桃在向他傳達愛意。

在鳥類的求偶中,通常都是雄性向雌性賣力地展示自己(多數為跳舞),以求贏得雌性青睞,而胡桃作為一名“單身女郎”,很明顯等不及了,它主動向克羅發起了求偶信號。

為保留胡桃珍惜的白枕鶴基因,克羅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后,嘗試和胡桃拉近關系,比如適當的愛撫以及筑巢、孵蛋等方式,然后尋找合適的時機,通過人工授精為胡桃注入雄鶴的種子,從2005年至2020年,胡桃一共生了8個后代。

2024年1月初,胡桃因為不吃不喝住進了動物醫院,即使經過救治,42歲的它最后還是死亡了,死因則是腎衰竭!

到這里,故事看似結束了,但我們難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胡桃和克勞之間算得上是愛嗎

站在胡桃的角度,答案是肯定的白枕鶴是一種嚴格的一夫一妻制鳥類,配對后的成鳥會維持伴隨一生的紐帶。這條紐帶不僅和繁殖行為有關——按照克勞的說法,在最初的幾年,每當他休假后返回崗位,胡桃總會表現出對“伴侶”莫名其妙失蹤的不滿;偶然間看到克勞在照顧其他雌鶴,胡桃的憤怒就更為明顯,顯然,胡桃對這份關系投入了全部感情。

那么克勞呢?近20年的相互陪伴,克勞對胡桃的情感傾注無需多言,他甚至準備在退休后也常住附近,繼續履行與胡桃一生的“羈絆”

這顯然不是大家在情人節所說的那種局限在兩個個體間的愛情,它甚至不獨屬于胡桃自己。可它當然也是愛——這是克勞獻給至美自然的一封情書。這份愛閃耀在全球鶴類保育的努力里,也被更多動物保育和環保工作者身體力行地踐行;甚至在關注這些故事的你我心里,同樣的愛意也持久涌動。

參考來源:科普中國·科學百科、快科技、澎湃新聞、果殼自然、格致論道講壇等

來源: 科普中國·科學百科、快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