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稱為震顫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典型臨床表現為靜止性震顫、行動遲緩、肌強直、姿勢步態障礙等運動癥狀。
當前,帕金森癥(Parkinson disease)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老年癡呆癥”之后嚴重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第三大殺手,也與中風及失智癥并列為高齡者的三大神經疾病,患病人口隨著各國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而有增加趨勢。我們要正確認識帕金森病知識,對于帕金森患者,我們要給予充分的關心和重視,給予重視和足夠的理解與尊重,讓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命之花綻放出健康絢爛的光彩。
今年第28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題為“關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一起來了解下帕金森病的幾大誤區。
1、手抖就是帕金森?
手部顫抖是帕金森病的癥狀之一,但手抖并非就是帕金森病。
手抖在醫學上稱為“震顫”,而震顫又分為很多種類型。帕金森患者的震顫稱為“靜止性震顫”,即靜止時出現,隨意活動時減輕,精神緊張時加劇,睡眠時消失。生理性震顫、特發性震顫、藥物性震顫等都可能是引起手抖的原因。
也有一部分患者沒有靜止性震顫的癥狀,只出現動作遲緩和肌強直表現,很容易給患者帶來錯誤判斷。即出現靜止性震顫也不意味著得了帕金森,得了帕金森也不一定出現靜止性震顫。
2、只有老年人才會得帕金森?
帕金森是一種中老年?;嫉募膊?,但近年來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有一些老年帕金森患者的子女在相對年輕的時候就被診斷為帕金森。這主要是由于基因遺傳因素的影響。
帕金森患者會把帕金森的致病基因傳給子女,使得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就有可能出現帕金森相關的癥狀,而且往往更加嚴重。除此之外,帕金森病跨年齡發病的病因跟心理壓力也有關聯,同時也多見于病毒性腦炎、腦外傷、一氧化碳中毒、或服用藥物所致。這些都是導致帕金森年輕化趨勢的可能原因。
3、帕金森病=老年癡呆?
帕金森病患者在晚期可能會出現認知功能下降,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認知障礙都是由帕金森病引起的。老年癡呆,特別是阿爾茨海默病,是由腦部顳葉海馬區域的病變引起的,主要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尤其是近期記憶,而帕金森病主要影響的是運動功能,手腳顫抖、僵硬、行動遲緩等軀體方面癥狀較明顯。
4、帕金森病只影響運動功能?
帕金森病是一種運動障礙疾病,臨床表現分為運動癥狀和非運動癥狀。
運動癥狀包括靜止性震顫、肌僵直、運動遲緩、姿勢平衡障礙等;非運動癥狀包括便秘、嗅覺障礙、睡眠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及精神、認知障礙。
睡眠障礙、嗅覺減退、抑郁、便秘等非運動癥狀出現在帕金森早期,甚至在運動癥狀尚未表現時即已出現;認知減退、精神異常等通常出現在帕金森病的中晚期。
5、帕金森病是不治之癥嗎?
帕金森病不是不治之癥,也不是一種致命的疾病,并且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創新和進步,治療方法越來越多。早期和中期的患者可以通過藥物治療顯著改善帕金森病的癥狀。
對于帕金森患者,強調一旦早期診斷為帕金森,即應盡早開始治療。通過及時、正確的治療,大多數患者的手抖、運動遲緩及非運動癥狀等均可得到有效的改善,從而可以獲得和常人一樣的生活質量,可以更加自如的享受生活和工作。
對于中晚期的患者,腦深部電刺激術(簡稱腦起搏器)已經廣泛應用于國內外的臨床治療中,大大地改善了中晚期帕金森病人的震顫、僵硬以及運動遲緩等癥狀,極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6、癥狀緩解后可以停藥?
帕金森病是由于腦內多巴胺神經元的變性壞死引起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需要終生服藥。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療一般為對癥治療,尚無法根治疾病,如不接受治療患者的病情會出現持續性進展。
帕金森病患者在接受治療并取得較好的效果后,切勿擅自停服,正確的做法是堅持鞏固治療。癥狀改善只代表病情控制,而不是疾病已經治愈,擅自減量或停藥可能導致癥狀惡化或嚴重副作用。
審核:馬駿(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王聰穎(溫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
來源: 科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