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齒是指人類口腔內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顆磨牙,從正中的門牙往左右里數第八顆牙齒。
由于它一般在16~25歲間萌出,而恰巧此時人的生理、心理發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來”的象征,因此被俗稱為“智齒”。
智齒生長方面,個體有很大差異,數目上通常情況下應該有上下左右對稱的4顆牙,有的人少于4顆甚至沒有,極少數人會多于4顆。萌出的年齡差異也很大,有的人20歲之前萌出,有人40、50歲才長或者終生不長,這都是正常現象。
智齒生長的方向、位置更是“五花八門”,對于大多數萌出位置不當的智齒來說,通常早期拔除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智齒的小Tips ?
??
TIP1
“智齒”是怎么來的?
智慧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智齒也是。口腔在人的一生中會經歷許多變化,其中,牙齒的一個主要“里程碑”變化就是第三磨牙的萌出,常發生在18-20歲左右。如果智齒萌出的位置正確,健康的智齒有助于咀嚼。智齒萌出時,感覺有點不舒服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感到疼痛,應立即去看牙醫/口腔醫生。
如果智齒萌出空間不夠或位置不正確,會引起許多問題。口腔醫生如果告訴你,智齒萌出受阻,通常意味著智齒“阻生”。
可能會出現下列跡象:
1.智齒萌出的位置不正確,會導致食物嵌塞,從而有利于致齲細菌生長,發生蛀牙。
2.智齒萌出的位置不正確還可能使智齒與旁邊的磨牙之間很難用牙線清潔,導致牙齦炎癥出血、口臭等。
3.若智齒部分萌出,會使細菌更易進入牙齦組織,造成感染發生,出現“紅、腫、熱、痛”等冠周炎表現。
4.萌出空間不足的智齒,會擠壓或者損傷鄰牙。
5.阻生的智齒可能會在阻生的牙齒上和附近形成囊腫,這可能會損害附近牙齒的牙根或破壞支持牙齒的骨組織。
??
TIP2
最常見的由智齒阻生引發的癥狀
阻生的智齒可以有一部分牙冠突破牙齦,而大部分還埋藏在牙齦、頜骨之內,牙冠與牙齦之間會形成一個口小底大的盲袋,食物殘渣和細菌容易積存在這個口袋里,在遇到毒力比較強的細菌或者身體抵抗力比較低的時候,細菌就會大量繁殖,造成局部的炎癥,表現為磨牙后區的腫痛和張口受限,也可以有面頰部的紅腫,并且伴隨著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包括發熱、乏力等,這就是“智齒冠周炎”。
智齒冠周炎的診斷一般并不困難,病人首次發病的年齡大都在20~30歲,癥狀包括上下頜磨牙后區的牙齦、軟組織腫痛,化膿以后可以出現跳痛還會有咸味的液體從盲袋口排出,對應的面頰部軟組織會有腫脹疼痛,炎癥刺激了周圍的咀嚼肌群會出現張口困難,可以伴有發熱等全身不適。醫生口腔檢查可以發現相應部位的阻生智齒,周圍的軟組織腫脹,甚至有膿腫形成和周圍間隙感染的發生。可以照X光片,進一步了解智齒阻生的位置和與鄰牙的關系。
急性智齒冠周炎的治療分為局部和全身兩部分,早期輕度的腫痛自己在家可以嘗試處理:比如認真刷牙,尤其是患側的牙齒,不要因為怕疼就不敢刷牙;還可以使用漱口水。如果自己把握不準就要及時到醫院檢查,醫生針對早期的炎癥也是以局部治療為主,采用高錳酸鉀溶液或者雙氧水沖洗盲袋,再置入濃臺氏液或者碘甘油,適當配合含漱劑和口服廣譜及抗厭氧菌的抗生素,一般一周左右就能夠緩解。通常在急性炎癥控制以后可以考慮擇期拔除阻生智齒,避免炎癥反復發作。
??
TIP3
還有哪些情況下可能需要拔除?
需要拔除的智齒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已經有病變的,比如齲壞、冠周炎;
第二類是對鄰牙造成影響的,比如向前或者水平方向阻生,和第二磨牙之間的食物嵌塞;
第三類是配合其它治療的需要,比如正畸治療、修復治療的要求。
每位患者的情況都是不同的,但一般情況下,如果口腔中出現以下變化,智齒則很可能需要被拔除:1.疼痛2.感染3.囊腫4.腫瘤5.損壞鄰牙6.牙齦疾病7.齲齒8.作為正畸或其他牙科治療的一部分,牙醫/口腔醫生也可能建議拔除智齒。
在做任何決定之前,口腔醫生會口腔檢查,并做X光檢查。您可以和口腔醫生一起討論最好的治療方式。
來源: 銀川艾齒口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