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源環境管理年報》由生態環境部一年一發布,主要公布全國移動源環境管理情況。


一、非道路移動源環境管理現狀

非道路移動源主要包括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小型通用機械、船舶、飛機、鐵路機車等。近年來,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燃煤和機動車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非道路移動源排放逐漸凸顯。目前,非道路移動源環境管理制度體系初步形成,制定并實施了新生產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小型點燃式發動機、船舶發動機污染物排放標準和非道路移動柴油機械煙度排放標準,建立了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信息公開制度,劃定了船舶排放控制區和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區域,并嚴格開展監督執法。

二、非道路移動源污染現狀

《中國移動源環境管理年報(2023年)》指出,2022年,非道路移動源排放二氧化硫(SO2)、HC、NOx、PM分別為17.6萬噸、42.5萬噸、473.5萬噸、23.2萬噸。其中,工程機械、農業機械、船舶、鐵路內燃機車、飛機排放的HC分別占非道路移動源排放總量的25.0%、48.2%、24.2%、1.9%、0.7%;排放的NOx分別占非道路移動源排放總量的28.5%、34.9%、32.5%、3.1%、1.0%;排放的PM分別占非道路移動源排放總量的30.6%、39.6%、26.3%、2.6%、0.9%。

三、新生產非道路移動源排放標準

圖1:新生產非道路移動源執行的現行標準

圖2:全國新生產非道路移動源排放標準實施進度

四、工程機械排放控制技術

按照《非道路柴油移動機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要求》(HJ 1014-2020)標準規定,工程機械包括挖掘機械、鏟土運輸機械、起重機械、叉車、壓實機械、路面施工與養護機械、混凝土機械、掘進機械、樁工機械、高空作業機械、鑿巖機械等。工程機械是裝備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用于土石方施工工程、路面建設與養護、流動式起重裝卸作業以及各種建筑工程所需的綜合性機械化施工工程所必需的機械裝備。這些機械裝備廣泛應用于國防建設工程、交通運輸建設、能源工業建設和生產、礦山等原材料工業建設和生產、農林水利建設、工業與民用建筑、城市建設、環境保護等領域。

工程機械保有結構以額定凈功率(Pmax)<37kW機械為主。2022年,Pmax<37kW、37-56kW、56-75kW、75-130kW、130-560kW的工程機械占其總保有量的53.8%、10.9%、5.9%、13.7%、15.7%。19kW以下工程機械燃料噴射類型以非電控為主,19kW及以上基本采用電控技術。37kW以下工程機械基本為自然吸氣發動機,37kW及以上基本配備渦輪增壓技術。

Pmax<37kW的工程機械基本未安裝后處理技術;

37-75kW機械后處理技術全部采用EGR+ DOC+ DPF技術;

約73%的75-130kW工程機械采用EGR+DOC+DPF技術,25%采用DPF+ SCR技術;

約58%的130-560kW工程機械采用DOC+DPF+SCR技術,21%采用 DOC+DPF+SCR+ASC技術,12%采用EGR+DOC+DPF+SCR+ASC技術,9%采用EGR+DOC+DPF技術。

五、如何進行非道路移動源環境管理?

非道路移動源環境管理是一個復雜且重要的任務,它涉及到多個方面和策略。
(1)技術改進與設備升級:鼓勵采用先進的環保技術來改進非道路移動機械的設計和制造,例如使用更高效的燃燒系統和凈化裝置,以減少廢氣和尾氣排放。推廣使用低排放引擎或替代燃料,如天然氣或電力,以替代傳統的燃油引擎。在非道路移動機械上安裝顆粒物過濾器、催化轉化器等排放控制裝置,以進一步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2)燃料選擇:選擇更清潔的燃料,如低硫柴油或替代燃料,以減少廢氣排放中的有害物質含量。這些燃料通常含有較低的硫和雜質,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3)維護和保養:定期進行機械設備的維護和保養,確保其正常運行和高效燃燒。維護和保養工作應包括更換空氣濾清器、燃油濾清器和火花塞等易損件,以確保機械設備的排放符合環保標準。清潔和檢查排放控制裝置,確保它們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4)操作管理與培訓:合理管理機械設備的使用和操作,控制使用時間和區域,減少閑置和空轉時間。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和正確使用機械設備的能力,以減少誤操作和不必要的廢氣排放。
(5)監測與控制:建立監測系統,對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廢氣和尾氣排放進行實時監測。通過監測數據,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調整和修正。制定嚴格的排放標準和檢測與監控要求,確保非道路移動機械的排放符合相關環保法規。
(6)政策與法規支持:制定和實施嚴格的環保政策和法規,為非道路移動源環境管理提供法律保障。提供環境保護獎勵與激勵措施,鼓勵企業和個人采用更環保的技術和燃料。
(7)公眾意識與教育:加強公眾對非道路移動源環境影響的認識,提高社會對環保問題的關注度。通過宣傳教育、科普活動等方式,普及環保知識,促進公眾參與非道路移動源環境管理。
綜上所述,非道路移動源環境管理需要綜合考慮技術、燃料、維護、操作、監測、法規及公眾意識等多個方面。通過采取綜合性的措施和策略,可以有效地減少非道路移動源的污染排放,保護環境質量和人類健康。

來源: 科普移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