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磁共振在疾病檢查診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當孩子需要做這一檢查時,很多家長往往猶豫不決,擔心會對孩子有害。

小寶寶能否做磁共振檢查,對他們安全嗎?檢查時怎么進行的?檢查前后要注意什么?醫藥界專家對此做出解答。

磁共振是什么?有沒有輻射?檢查怎么進行?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種無創性影像學檢查設備,其成像過程僅使用磁場、無線射頻脈沖以及計算機來形成醫學圖像,不使用電離輻射。磁共振成像人體軟組織成份對比度清晰,特別適用于兒童腦、胸、腹、骨盆和四肢等部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監控。

磁共振機器是一個大型圓筒,孩子躺在可移動的檢查床上移入大圓筒(磁場中心),醫生透過玻璃窗口監控孩子情況并保持對講。

一般情況,一個檢查部位進行磁共振平掃檢查的時間大約為10-20分鐘。如果病變復雜或者使用對比劑增強檢查,時間會長些。

掃描成像過程中會聽到類似機械聲或撞擊聲。如有需要,醫生會給孩子佩戴耳塞,保護聽力。

掃描時因射頻效應,部分孩子會感覺身體可能會微微發熱,是正常情況,不用擔心。如有其他異常,陪護家長可以通過對講機和醫生溝通。

檢查前做何準備?

對于能夠配合的孩子僅需常規準備,家長可以事先溝通,積極暗示,配合檢查。

1.孩子及陪護家長都必須去除所有金屬附屬物,如磁卡、手表、鑰匙、硬幣、發夾、眼鏡、首飾、手機及類似電子設備、金屬的藥物傳導片、含金屬顆粒的化妝品以及有金屬飾物的衣服等。

2.帶有植入人工耳蝸、神經刺激器、心臟起搏器、心臟金屬瓣膜、金屬支架、過濾器、吻合器、動脈夾等磁性金屬植入物的患兒不能進行磁共振檢查,以免發生意外;MRI兼容性植入型器材,植入的輸液港材料非鐵磁性,可進行MRI 檢查(具體請咨詢醫生)。輪椅、推車、病床、擔架、氧氣瓶等嚴禁進入機房。

3.MRI檢查視檢查部位決定是否禁食:頭、胸、脊柱與四肢檢查無需禁食;腹部檢查前禁食4小時;盆腔檢查前禁食4小時,同時檢查前2小時留尿。

4.增強檢查時需靜脈推注檢查造影劑。造影劑一般為“釓噴酸葡胺”,注射前需主動告知醫生孩子是否患有心臟病、腎臟疾病、肝移植病史、糖尿病或甲狀腺疾病等,以及是否是過敏體質。

對于不配合的兒童需額外做的準備:

鎮靜:可在開具MRI檢查單的醫生處開好鎮靜劑。常用藥物有水合氯醛和苯巴比妥鈉。檢查前30分鐘,可用少量的水、嬰兒配方奶粉、果汁送服(請提前安排好鎮靜時間,以免無法按時檢查)。

睡眠剝奪:建議檢查前根據年齡進行適當睡眠剝奪,檢查前4-6小時不要睡覺,防止小朋友睡眠充足后鎮靜劑效果不佳。

檢查完成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1.進行磁共振平掃檢查且未使用鎮靜劑的孩子,無需特別恢復處理,檢查結束后即恢復日常活動和正常飲食。

2.進行磁共振增強檢查或使用鎮靜劑的孩子,檢查結束后在醫院留觀30分鐘,如已清醒,無任何身體不適,即可離開,多喝水以促進造影劑排泄。

3.偶有孩子使用磁共振造影劑會產生局部疼痛或惡心等副作用;對造影劑過敏,表現為眼睛發癢,全身或局部皮膚蕁麻疹或其他反應。如有以上反應,應立即告知放射科醫護人員,予以抗過敏藥使用。

溫馨提示

1.根據氣溫,準備一條小毯子,孩子入睡后按要求脫掉部分衣服,送入檢查室內,防止著涼。

  1. 記得帶上安撫玩偶(不帶金屬玩具)。
  2. 一名家長陪同進入檢查室,家長戴耳罩坐旁邊陪同,密切注意孩子的各項舉動。

4.如果孩子中途醒來,家長可進行安撫。

5.可以獎勵孩子,準備小勛章或者孩子喜歡的玩具,檢查完表揚孩子。這樣會淡化檢查過程中的不愉快,變成美好的回憶。

關于鎮靜劑

1.為什么要用鎮靜劑?

一次完整的核磁共振檢查最少要10-20分鐘,最長要1小時左右。

核磁共振全程要求孩子躺在儀器里一動不動,對于他們而言,實現起來有點困難,機器聲音太大,必須借助鎮靜劑讓孩子進入深度睡眠。

對于能夠自控的大孩子來說,不需要鎮靜劑。

2.鎮靜劑是否安全?

鎮靜劑≠麻醉藥。鎮靜劑是一種在醫院檢查或治療中讓孩子犯困進入睡眠、從而配合檢查完成的藥物。

鎮靜劑的劑量是根據孩子體重來確定的。醫生在使用鎮靜劑期間會密切監測,檢查結束孩子醒來后,醫生確認沒問題才允許離開,所以不存在安全隱患。

3.有何注意事項?

鎮靜劑的偶發后續反應:醒來后,孩子會繼續困倦,比如會鬧情緒。家長必須加強監護,盡量讓孩子得到充足休息,不適隨診。

來源: 醫藥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