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江西等地出現降雨及強對流天氣。3月31日,江西南昌出現極端強對流天氣,監測到閃電2783次,58個站(超過全市觀測站一半)出現8級以上大風,13個氣象觀測站風力突破歷史記錄,最大風速出現在南昌縣塘南紅星(35.3米/秒,12級),雷暴大風影響范圍廣,歷史罕見。據央視新聞消息,此次強對流天氣已造成導致南昌市4人死亡,10余人受傷,引發公眾關注。
4月2日,南昌市氣象局微博17時25分變更發布大風紅色預警,16時35分變更冰雹紅色預警。這是2011年以來,首次出現同一天且不到一小時發布兩條紅色預警。
中央氣象臺天氣預警也不斷升級。2日18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和升級發布強對流天氣橙色預警。
預計4月2日20時至3日20時,安徽南部、江蘇南部、上海、湖北東南部、湖南東部和中南部、江西、浙江西部、福建西北部、廣西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10級以上雷暴大風或冰雹天氣,局地風力可達12級以上,最大冰雹直徑20毫米以上;安徽南部、江蘇南部、上海、湖南東部和南部、江西、浙江西部、福建西部、貴州東南部、廣西東北部、廣東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短時強降水天氣,最大小時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達70毫米以上。預計,強對流的主要影響時段為今天夜間。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
這也是中央氣象臺設立氣象災害預警標準以來首次發布強對流天氣最高等級的預警。
什么是強對流天氣?
強對流天氣是指發生突然、移動迅速、天氣劇烈、破壞力強的災害性天氣,常見的有雷雨大風、冰雹、短時強降雨;還有一些不那么常見的,如龍卷風、下擊暴流等。
強對流天氣的高發期在各地并不相同,南方比北方早。通常三四月份,江南一帶強對流天氣就進入高發時段,北方一般到夏天才進入強對流天氣的高發時段。
圖片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應急廣播官方微博
為何此次南昌強對流天氣破壞力極大?
南昌這次堪比臺風的陸地大風,造成某小區發生2起共3人被大風吹落墜樓身亡事件,據小區業主稱:“大風連人帶窗戶、床墊一起吹走掉下去了。”還有居民家里陽臺窗戶全部變形,玻璃呈粉碎狀。大風為何能對該樓造成如此大的破壞力?南昌當時出現的是哪種強對流天氣呢?
就南昌這次強對流天氣過程來說,當時高空存在一個明顯的干冷層,而低空是暖濕層,呈現出了典型的不穩定結構,并且低空有切變線觸發,這種形勢是非常有利于形成強對流天氣的。
3月31日02時南昌附近天氣形勢示意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
從當時觀測到的雷達回波來看,可以看到明顯的弓形回波經過南昌,這是颮線的典型特征。颮線是一種中尺度的強對流天氣系統,它是一種范圍較小、生命史較短的氣壓和風的不連續線。颮線通常伴隨有雷暴、大風、冰雹甚至龍卷風等強對流天氣現象。
這次的颮線中,不排除還出現了下擊暴流。下擊暴流是指一種雷暴云中局部性的強下沉氣流,到達地面后會產生一股直線型大風,越接近地面風速會越大。屬于突發性、局地性、小概率、強對流天氣。
下擊暴流常發生在成熟的強雷暴云之中,當雷暴云周圍有較干的空氣混合進來,會導致雷暴云內的水滴強烈蒸發,蒸發過程中不斷吸收熱量,空氣迅速冷卻,密度增大而加速下沉,形成強下沉氣流,該氣流沖擊地面并向四周輻散,形成短時強烈的直線型大風。2015 年湖北監利東方之星游輪翻沉事件就是遭遇了颮線加下擊暴流的組合。
再加上城市中,高樓林立,可能還會存在狹管效應,給大風疊加“buff”,造成更大的破壞。
狹管效應是指當氣流從開闊地帶流入狹窄地帶時,如峽谷或城市高樓間的狹窄區域,由于空氣質量不能大量堆積,流速會加快,風速因此增大的現象。簡單來說,就像你用水管噴水,把出水口堵住一部分,水流就會加速噴出,是類似的道理。
強對流天氣頻發,如何避險?
如果天氣預報中提示有出現強對流天氣的可能性,甚至發布了預警信息,請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掉以輕心。
當氣象部門發布強對流天氣預警時,要提前做好防護措施,例如,提前清理好陽臺上的雜物;躲到安全的室內,關緊門窗;強對流天氣發生時,不要在陽臺長時間停留。
圖片來源:應急管理部官方微博
中央氣象臺提醒,夜間的對流非常強,并且形成多條線狀對流系統,請湖南,江西,浙江受影響地區的公眾減少外出,在家中關閉好門窗,遠離臨時搭建物,大樹,廣告牌等。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
請注意防范!
綜合來源:中央氣象臺、央視新聞、國家應急廣播等
來源: 科普中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